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2)(最新整理)

上海市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2)(最新整理)

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二)试卷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冷热B .80℃的水比 80℃的铁冷C .0℃的水与 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准确2. 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冬天晒太阳取暖B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C .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降温D. 古人钻木取火3. 如图 1 所示,分别表示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B图 1C D4. 甲乙两只质量不同的实心铁球,已知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现将它们投入同一沸水中, 一段时间后取出.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A.热量一定由甲传递给乙 B. 热量一定由乙传递给甲C. 热量可能由甲传递给乙D. 没有发生热传递5. 由c =Qmt得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B.物质的比热,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成反比C.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成反比D.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均无关6.一根粗细均匀的杠杆AB,在两端A、B 处分别作用竖直向下的力F1、F2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若使力F1、F2同时各增加2 牛,则杠杆失去平衡,且A 端下降,由此可以判断杠杆AB 的支点位置()A.不在杠杆中点,且靠近A 端B.不在杠杆中点,且靠近B 端C.杠杆的中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做的功一定越多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一定越多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通过的距离也越大,做的功一定越多D.以上说法均不对8.两个金属块,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二分之一,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3 倍,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A.3:2 B .2:3 C. 6:1 D. 1:69.中空的铁球、木球、铝球、铅球,形状完全相同,质量和外观体积都相等,则其中空心部分最大的是(ρ铅>ρ铁>ρ铝>ρ木)()A.铁球B.铅球C.铝球D.木球10.如图2 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其中a、b 两点距水面的深度相同,a、c 两点距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已知ρ水>ρ 酒)()A.在a、c 两点水平面以上,水的质量比酒精大B.在a、b 两点水平面以下,水的质量比酒精大C.若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没有抽完),图 2则瓶中剩余部分水的质量比酒精多D.若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没有抽完),则瓶中剩余部分水的质量比酒精少二、填空题(每格1 分,共30 分)1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用温度计测量罗布泊沙漠中某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如图3 所示,则当天的温度差为。

图312.常温下将磨得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放置几年后可以发现它们相互渗入,这个现象说明;如图4 所示,将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让它们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

将半杯水和半杯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说图4 明。

13.比热容是物质的之一。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焦/(千克·℃),表示。

用水作为汽车的发动机及发电站中汽轮机的冷却剂,它们都是利用了水的的特点。

14.骑自行车下陡坡,尽管停止用力蹬车,速度却不断加大,这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在,动能在_, (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拉紧的弓将箭射出,这时能转化成能。

15.一个质量为250 克的玻璃瓶,装满水时测得总质量为1.5 千克,它最多能装千克的酒精。

若再将一金属块投入装满酒精的瓶中,溢出24 克的酒精,则金属块的体积为米3。

(ρ 酒精=0.8×l03 千克/米3)16.冰的密度为0.9×l03 千克/米3,质量为18 千克的冰块,体积为米3。

若冰块吸热后,有4 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为千克。

一定质量的冰与它完全熔化成水的体积之比为。

17.一个质量为540 克,体积为360 厘米3的空心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厘米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克。

该空心部分装下与水质量相等的酒精。

(选填“能”或“不能”)(ρ铝=2.7×l03 千克/米3,ρ水>ρ酒精)图7F A和F B都为200 牛滑,轮重10 牛则,G A=图718.如图5所示不,计滑轮的摩擦,牛;G B=牛。

若物体A 在4 秒内被匀速提高了2 米,则力F A做功的功率为瓦。

19.一瓶某种气体的密度为5 千克/米3,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为克/厘米3;一瓶煤油,瓶内煤油的密度为0.9×l03 千克/米3,将煤油倒去一半,则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为克/厘米3。

如图6(a)所示为一瓶矿泉水,小刚将它放在冰箱冷冻降温,矿泉水结成冰块,同时发现饮料瓶“变胖”了,如图6(b)所示。

饮料瓶“变胖”的原因是。

(ρ水>ρ冰、)(a)冷藏前(b)冷藏后图 5图620.为了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均为20℃,质量均为100 克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设两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过程如图7 所示,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图7(1)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图(a)与(b)可得:。

(3)分析比较图(b)与(c)可得:。

三、作图题(共7 分)21.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在图 8 中做出力F2的示意图,以及力F1的力臂L1。

22.如图 9 所示,某同学用一根硬棒撬动一块大石块,棒的上端 A 是动力作用点。

请在杠杆上画出撬动石块的最小动力F,并在图上标出支点的位置 O。

23.用一个动滑轮,向上匀速提升重物,若把动滑轮看作是变形的杠杆,请在图10 中标出支点 O、动力臂L1、阻力F2。

LO F图 8 图 9 图 10四、计算题(共 22 分)24. 一家大型焚烧生活垃圾的发电厂,每天通过焚烧垃圾可生产出 4.2×1012 焦耳电能。

(1) 如果这些能量用来加热生活用水,能把多少千克水温度升高 50℃?(2) 若冬天每户每天用热水 500 千克,则这些热水能供 100 户人家用多少天?水的比热容为 4.2x103 焦/(千克·℃)25. 如图 11 所示,一把杆秤自重不计,已处于平衡状态,已知 CO=4 厘米,OD=36厘米,秤砣的质量为 0.4 千克,求:(1) 被称物体的质量;(2) 若这把秤所能测物体的最大质量为 5.6 千克,求 OB 的长度。

甲乙 图 1126. 桑塔纳轿车的质量是 1.5 吨,它以 108 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20 分钟, 轿车受阻力是车重 0.1 倍。

求(1)求发动机的牵引力 F ; (2)求发动机所做的功 W ; (3)求发动机的功率 P 。

27. 如图 12 所示,正方体甲的边长为 0.1 米,密度为 8.9×103 千克/米 3,正方体乙的边长为 0.2 米,质量为 16 千克。

(1) 求甲的质量;(2) 求正方体乙的密度;(3) 若沿正方体乙的上表面挖去一底面积为 0.01 米 2、图 12高为h 的长方体,并在挖去部分中倒满水,是否有可能使乙物体的质量和甲物体相等?请通过计算做出判断。

五、实验题(每格1 分,共21 分)28.小明同学做“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时,在研究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1)实验中多次改变 A 物质的质量,其目的是:。

(2)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3)接下来,他换用其它物质继续实验,其目的是:。

表一 A 物质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 8 102 16 203 24 3029.根据“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某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13 所示。

此时杠杆(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2)在调节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3)开始实验前,某小组同学准备了砝码、弹簧夹、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带刻度的杠杆,其中多余的器材是,缺少的器材是。

(4)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是为了研究时,杠杆的平衡条件。

(5)某小组的同学采用两边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当杠杆平衡时,测得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经过对表格中数据的比较,可得到的结论是:。

表二30.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 14 所示,让同一小球两次分别从同一滑轨的 A 处和B 处自由滚下:(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2)此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3)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结论:。

纸盒纸盒B31.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 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都不能使天平平衡,指针仍然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 , 这 时 应该。

(2) 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A图 14杯, 按图 所 示方 法 进行 测 量, 则 矿石的体积是cm 3图 15(3) 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 175g ,则矿石的密度是千克/米 3;从图 A 到图 B 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2.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们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的体积及质量, 记录数据如表三、 表四所示。

表三 甲物质(液态)表四 乙物质(液态)(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小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请判断: 的结论是合理的(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

(4) 小明为了进一步研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设计了记录数据的表格,如表五所示。

请在表三的空格处填上栏目。

表五 甲物质(液态)物理期终末试卷答案解:(1) m1=ρ v=8.9×103 千克/米3×(0.1 米)3=8.9 千克(2) m=16 千克/(0.2 米)3 V=2000 千克/米3(3) m1=m2 △m=ρv=ρsh8.9 千克=16 千克+1000 千克/米3×0.01 米2×h-2000 千克/米3×0.01 米2×hh =0.71 米0.71 米>0.2 米,不可能“”“”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