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六:财务分析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A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表1
利润表
编制单位:A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表2
通过比率分析法主要揭示以下四个问题: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角度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1. 偿债能力的评价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
通常以其变现性和债务物质保障程度为衡量标准。
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其流动资产支付在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
如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弱,就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对其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能力差,企业的信用受损,短期筹资能力被削弱,筹资成本和进货成本增大,投资能力和获利能力下降。
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三:
①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
式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值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
这一指标可以说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作偿还保证。
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左右为宜,因为企业的存货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左右,若流动比率在2左右就说明企业即使不依赖出售存货也可以清偿短期债务。
但应注意的是该比率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过低说明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过高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②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存货
流动资产-
式中的所有数据同样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
这一指标是进一步衡量不依赖出售存货而能清偿 短期债务的能力。
一般认为以1为宜,因为该比率过大,虽然表明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但也说明企业有较多的不能盈利的速动资产。
③ 现金比率: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
现金类资产
式中的现金类资产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通常按速动资产减应收账款计算。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在0.2以上为好,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现金比率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非盈利性资产(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利于企业的盈利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以其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高低不仅受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制约,而且受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因为增加流动资产和现金流入量最终依赖于企业的获利规模。
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弱,不但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而且也意味着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政策失败,企业的资本结构有问题。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①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
资产总额
×100%
式中的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财务指标。
一方面,长期债权人据此衡量企业信用的物质保障程度。
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权资金的安全边际越高,企业信用的物质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则相反。
另一方面,经营者据此为举债经营的支撑点。
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举债经营程度越高,财务杠杆作用越大,在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所有者报酬率也越大。
但同时风险也随之加大。
②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税前利润
式中利息费用通常以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代替。
该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当期所支付利息的几倍。
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投资利润率越高,支付长期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
通常连续比较多年,以判断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否稳定。
2. 营运能力的评价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对其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能力,从价值的角度看,就是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可以用以下指标衡量:
①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流动资产周转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计划期周转次数
计划期天数
式中流动资产周转额常以销售收入净额表示,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是期初和期末流动资产的平均数。
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状况和营运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次数越多,天数越少),说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资源利用效率越高,流动资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越高。
②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赊销净额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天/次)=
计划期周转次数
计划期天数
式中赊销净额是与应收账款余额相对应的赊销商品净额(即赊销总额减销售退回和折扣),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期初、期末应收账款的平均数。
该指标考核的是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
分析时,既要参考行业平均值,也要考虑企业的信用政策是否合理。
应收账款的回收直接影响企业现金回收和短期债务的清偿,必须给予重视。
③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
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
计划期周转次数
计划期天数
式中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取得。
该指标是从存货变现速度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销售能力和存货适量程度的,无绝对标准,因行业而异。
总的来说,存货变现速度越快越好,说明企业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压在存货上的量越小。
④ 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平均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额
总资产周转天数=
计划期周转次数
计划期天数
该指标是从周转速度的角度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利用越充分,结构分布越合理,进而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
3. 盈利能力的评价
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是企业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综合体现。
主要财务指标有:
① 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
平均资产总额
利润总额
×100%
式中数据可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得到。
该指标体现企业全部资产获取经营效益的能力,评价时自然是越高越好。
② 权益报酬率:权益报酬率=
平均净资产
净利润
×100%
式中的净利润是税后利润,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该指标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考核投资报酬率。
评价时也是越高越好。
③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
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
×100%
式中数据可从利润表中取到。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它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 销售规模、单位产品的平均售价、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控制能力。
评价时也是越高越好。
④ 销售毛利率=
%100%100⨯-=⨯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毛利
⑤ 销售净利率=
%100⨯销售收入
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其关键取决于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三者的协调程度。
因为单纯追求偿债能力的提高,就会增大易变现资产的占用,势必导致资产的收益水平下降,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单纯追求提高资产的营运能力,就可能片面地重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销售收入规模,相应增大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占用,而忽视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单纯追求企业的盈利能力,又可能犯下负债过多,财务风险过大的错误。
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无法揭示企业在现金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以,财务分析有必要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再评价。
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评价、现金流量表的变动趋势评价和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评价。
三、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率先采用的一种系统财务评价方法。
它是利用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权益报酬率这个综合评价指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的乘积,目的在于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和财务指标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和比较公司的经营业绩。
详见杜邦分析图:
式中的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现金及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均
按期初、期末平均数计。
从杜邦分析图可知:要提高权益报酬率,有以下途径:
1.使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成本和费用的增长幅度;
2.减少公司的销货成本或经营费用;
3.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或在现有资产水平上增加销售收入,或减少闲置的
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
4.在不危及公司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债务规模,提高负债比率。
5.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