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第一课时)

- 1 -
说课稿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东镇中学 任立夏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功能和内容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中的重
要内容。教材将其安排在强弱电解质以及电离平衡之后,是便于前后知识的
衔接,也是为后面学习盐类的水解的本质以及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打
下基础。本节教学安排3课时,这儿就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1、教材以提供“精确的导电性实验”的结果告知学生:水是极弱电解质,
存在电离平衡,并配有图3-5、3-6帮助学生认知水分子的结构和水的电离过
程。
2、对比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知识迁移,导出水的离子积,帮助学生加深
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并通过表3-2教会学生应用图像和表格的方式
去分析问题,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
素质。
3、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认识和理解影响水的
电离的因素。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
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理解温度对
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2)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认识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温度;改变
c(H+)或c(OH-)。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的理解,了解一般与特
殊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 -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水不仅是促使酸碱盐等电解质发生电离的环境因
素,它自身也是一种弱电解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是促使酸碱盐等电解质发生电离的环境因素,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体系中发生的,它的重要性其他物质不可替代。而且
它是一种极弱电解质,由水的电离常数导出的水的离子积尽管很小,但它对
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还是后期原电池理论学习的基础,
理论性较强。所以把水的离子积确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的因素(温度; 改变c(H+)或c(OH-)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迁移运用,把
它确定为重点。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两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
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
电离平衡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有部分学生
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问题驱动式教法和问
题探究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
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展示相结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
维同时发挥以突破重点难点。
四、说学法:
1、水的电离学习:先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再从
水分子结构认知水的电离,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
2、水的离子积常数:(1)启发引导学生写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然后以提问
形式驱动学生去分析教材提供的数据信息,得出水的离子积。(2)设置疑问
驱动学生,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的影响。
3、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用问题探究激发学生,联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
分析,然后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对本节教材的分析和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
下:)
(一)知识回顾,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落实,使得前后知识相衔接。
- 3 -

(二)新课导入,问题驱动,点明学习主题,目标明确。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问题探究学习、
讨论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课堂检测与反馈,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备教学改进。
(五)课堂小结:回顾所学知识,想想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六)作业布置:课后对知识再巩固,达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七)教学反思: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设计,
寻找问题和不足,对后期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把本节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给予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
目了然,轻松、明确地感知和领会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