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
2.深入文本,感受李冰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案一: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更多的是当地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这些传说与故事的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现在,我们一起去领略都江堰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地方有什么东西吸引你们呢?
方案二:
在中国四川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里,有一座默默无闻的水利工程,如果不是2008年汶川地震,没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工程都江堰经历了地震和时间的双重考验》的这篇报道,也许我们对他的认识仅仅只是在水利工程这么简单,都江堰究竟是一项怎样的水利工程?它又承载着怎样的文化内涵?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余秋雨走近《都江堰》去探寻个中缘由吧!
二、展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标音:
颓壁残垣(yuán)庇护(bì)圭臬(guī niè)怦然心动(pēng)诘问(jié)遴(lín)选喧嚣(xuān xiāo)邈(miǎo)远蔼(ǎi)然含笑傩(nuó)戏驯(xùn)顺玉玺xǐ
2、释义
圭臬(<guīniè>,比喻准则或法度)
浚(jùn)理(疏通整理)
遴选:选拔
众目睽睽:指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或被许多人注视着干某事。
四、感知文本
余秋雨这个背负行囊的思考者,走近都江堰时,有怎样的所见所感所悟呢?下面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踏上探寻之旅。
通过预习文章,作者对都江堰的评价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拜读了余秋雨大气恢弘的文章,请大家来说说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可以从内容手法等方面谈)
(内容)
史造福千年
水变害为利
人至善至美
神万民敬仰
(对比)
第一部分
作者从年代、规模、影响、功用、品格、心态六个方面拿长城和都江堰进行对比,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从而证明“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作者拿葛洲坝与都江堰来进行对比,写出了都江堰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还具有观赏价值。
总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水的精神焕发和海水的雍容大度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包含着拟人,写出了都江堰的水精神焕发,它的强悍,写得异常生动活泼,让人身临其境。
写出了水的魅力。
第三部分
李冰和“无所专攻的官僚”、“衮衮诸公”的对比,,比出李冰的与众不同,人格的魅力,
长锸与金仗玉玺、铁戟钢锤的对比长锸失败了却又胜利了比出长锸的守持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和李冰筑都江堰的指令”的对比比出了生命力价值和意义人心背向。
长城常常为排场壮胆都江堰却是清朗可鉴“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第四部分,
横江索桥,一边凌厉锐进的水流与另一边改恶从善的水流对比,比出了人类的伟大,比出了李冰的自信。
如果说与长城的对比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文中俯拾皆是的其他对比则穿插成文章的血肉,丰满了文章的肌体。
正是这无处不在对比,将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纪念碑,精神的丰碑,光照千年,启迪后人。
五、品味语言
我们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认为文章的写作重点在哪里?
李冰?文化?
作者赞美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工程,赞美都江堰将江水由强悍变为驯顺,目的是为了引出它们的建
造者——李冰。
那李冰有什么人格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冰的精神世界。
第三部分,有许多饱含意蕴的句子,请找出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品味一下语言。
(小组交流,诵读,品味)
这些饱含意蕴的语言,是李冰父子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李冰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冰是的人。
从文章中找出理由。
(小组交流,展示后,上黑板)
坚守自若注重实践为民造福深钻探索智慧仁慈至圣至善一心为民淡泊名利贴近百姓
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
这就是李冰,一个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的人。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总结)
余秋雨在文章也有对李冰的评价:“他大愚,又大智。
他大拙,又大巧。
”看似矛盾的几个词语却放到了一起,你是怎样理解的?
"大愚大拙"是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
"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唯物意识和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明地观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
余秋雨目光不会仅仅停留在李冰身上,他开始以现代的意识来反观历史文明,做出更深一层的思考。
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根据文章内容看出1先站好自己的岗位2站在人民的利益上3站在人民心中(层层递进)
“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我想李冰用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作者在赞美李冰的同时,更是向我们传递一种文化——贴近苍生,为民造福的为官之道。
一个人只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做出让世人敬佩的事情,就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站立,得到后人的讴歌赞美。
像李冰这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员,历史上还有很多很多。
范仲淹苏轼狄仁杰包拯海瑞周恩来
这些人因为实实在在为民造福,被人们升格为神,永远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后人景仰膜拜。
都江堰在这时也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而是一种精神和文明的承载者。
所以,作者相信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世代繁衍。
五、拓展延伸
怀着对李冰的崇敬之情,为李冰写一副对联。
八字真言疏浚河道灌溉四川平原
千秋功业泽被苍生濡养中华文明
我们创作的文采可能有高低之分,但是我们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却没有上下之别。
全文与其说是《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他在向我们传达一种务实求真,为民造福的为官之道和政治责任。
都江堰是朴实无华的,宛如一位只知贡献,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
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这样默默无闻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这样心系民众的人,有了这样一份踏实、肯干的作风,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延续,中华的文明才得以延续。
课后作业:
阅读余秋雨其他的作品,概括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