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检测题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检测题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词语是( )A.颠沛流离(pâi)踯躅(chí chú)巫觋(xí)萦纡(yū)迤逦(yǐ lǐ)B.弹劾(hã)风驰电掣(châ)会稽(kuài jī)鹧鸪(zhâ ɡū)凝睇(dì)C.回眸(móu)肤如凝脂(zhī)鼙鼓(pí)玉扃(jiōnɡ)云栈(zhàn)D.眇眇(miǎo)袅袅(niǎo)修葺(qì)潺湲(chán yuán)薜荔(bì lì)解析:A.踯躅—zhí zhú。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B.不许稍绸缪(修缮房子)目渺渺(向远看的样子)两朝开济(开创,扶助)C. 鸟何萃兮苹中(聚集)D.天生丽质难自弃(很难自我放弃)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玉容寂寞泪阑干(黯然失神的样子)解析:B.绸缪:这里是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答案: B3.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答案: B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诗人。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解析:A.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

答案: A5.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

B.从汉代开始,陆上丝路就沿着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了东西交往的北、中、南三条基本干线;同时又由于南北边塞各民族的频繁活动,为唐代丝路向南北扩展奠定了基础。

C.古往今来,中国的首都在历史上和欧洲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

无论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的首都自古就很少变化,伦敦从“七国时代”就是英国的首都,而巴黎,在墨洛温王朝建立之时便是法国的首都,至今不变。

D.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解析:D项词序错误,“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后面。

答案: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征,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

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祐(包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

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

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

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

“活法”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

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

”(《清波杂志》卷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

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却说:“我自学古人。

”(周必大《文忠集》卷1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吕本中提出“活法”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

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靖康之变”,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

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

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

见必闻忧国之言。

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

”(《渭南文集》卷30)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

《剑南诗篇》卷4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

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

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

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摘自《文史月刊》)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 )A.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

B.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

C.社会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D.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

解析:C项属答非所问。

答案: C7.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B.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

C.从江西诗派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

D.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解析:B.主要原因是“欲自成一家”。

答案: B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能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曾几等江西诗派的诗人对他的哺育是主要原因。

B.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丰富可以使作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创作风格。

C.虽然同属江西诗派,但黄庭坚、吕本中、曾几等人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不同。

D.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后期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于其前期的创作风格。

解析:A.“主要原因”程度过重;B.“彻底”错,原文是说“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D.“完全”错,原文是说“更注重”。

答案: C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

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

”“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

”“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

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盲动焉。

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

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

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

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

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

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

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审查B.而亦无颠危之患危:跌倒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一瞬:时间很短D.喜为非礼之貌非礼:不礼貌解析:A.审:明白,清楚,了解。

C.一瞬:看一眼,眨一下眼睛。

D.非礼:不合礼制。

答案: B10.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入其所精业B.吾方以为吊也天下其谁非盲也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C. 诗书之陈于前D.昏昏然而行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解析:C项的“之”字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A.代词,自己/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B.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