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儒林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一、积累应用(24分):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1)水何澹澹, 。

(1分)(2)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

(2分)(3)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向前去。

(1分)(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作者反驳友人,指出他的错误之处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

,;,。

(2分)(5)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默写完整。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

(2)她qiáo 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

(4)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我才真的领略到这真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C.最近发生的车祸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D.也许因为国庆节后要进行全级统考,这几天他都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建联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C.春天的兰州清新、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5.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读书的感觉真美妙,我们可以在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中任意遨游。

曾几何时,我从《安徒生童话》归来,带回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曾几何时,,。

曾几何时,,。

二、阅读理解(46分)(一)《咏雪》(10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雪日内集..()..()(2)讲论文义(3)撒盐空中差可拟...()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温馨美好、亲密无间的家庭生活情趣。

B.“公大笑乐”可以理解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或者是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C.“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是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同时也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D.作者在文章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非常赞赏王凝之的才气。

(二)(9分)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其.为虫也/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B、知.进而不知却/温故而知.新C、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为.人谋而不忠乎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1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比喻。

(3分)(三)(13分)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

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

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

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作贼似的跑回宿舍。

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

④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

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

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

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

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

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

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⑥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

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

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

......⑦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

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⑧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

(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

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

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12.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6分)A.眼圈红了:B.眼圈红红的:13.第⑤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3分)14.从文中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四)14分会飞的蒲公英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

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

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

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

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

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

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

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

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的期待吗?14、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3分)1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请你赏析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16、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4分)17、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4分)三、(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

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关爱、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