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精选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精选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精选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天坛的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东南侧,也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明永乐十八年完工。

占地面积273公顷。

相当于故宫的三倍还多。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三孟”举行祭祝,即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

初建时这里也是祭祀地神的地方,称天地坛。

直到明嘉靖九年在北部另建地坛。

那时天地开始分别祭祀,同时还另建两坛。

才形成了现今的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月坛这“京郊四坛”。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

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故又称天地墙。

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斋宫、外坛神乐署
和牺牲所。

除了斋宫在西部以外,其他主要三组均在一条中轴线上。

在北京古代建筑中是唯一一个中轴不对称的建筑。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

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

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

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我们先介绍一下斋宫。

斋宫位于天坛西门内,里面有著名的无梁殿。

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小紫禁城之称,是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

皇帝在祭天前要在此斋戒三天。

三天里“不吃荤、不饮酒、不娱乐、多沐浴、不理刑名、不近女色。

”所谓至斋。

在斋宫殿前的露台上左右还各有一个石亭。

右面的为时辰亭,左面的为斋戒铜人亭。

铜人高0.5米身着文官服饰,相传是唐代的魏征。

手持斋戒铜牌,上刻“斋戒”二字,用来警示皇上。

下面我们来看圜丘坛。

圜丘坛通高5.7米,分三层。

每层的四个方向各有九级艾叶青石铺就的台阶。

四面围有汉白玉护栏。

坛外面有两道围墙,围墙从东向面依次有泰元、昭亨、广利、成贞四座棂星门。

现在我们开始登坛,请大家注意一下坛面。

坛面上所用的石料的数字都与九相关,上层直径9丈,中层直径15
丈,下层直径21丈。

三层共45丈,既是9 的倍数又含有“_之尊”的意思。

最上一层坛面中间的那块圆形的大理石叫做天心石。

又叫“亿兆影从石”。

人站在上面说话会感到强烈的共鸣。

围绕天心石这一层共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第一圈9块,第二圈18块。

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第二层,第层也一样。

直至最外第27圈。

同样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中层的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都是根据阴阳五行来做的。

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强调天的崇高,神圣。

祭天时的步骤可分为:燔柴迎帝神、苍壁礼天、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

大家再看圜丘坛的西南方。

有三座高大的石台,叫做望灯台。

台上的长杆是望灯杆。

杆高九丈,通体红色。

祭天时,望灯杆上各悬挂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灯笼。

灯笼内点蟠龙通宵宝蜡,可持续燃烧六个时辰。

不灭、不流油、不用剪蜡花。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前面的建筑就是天库——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这里是专门存放神牌的地方。

既有皇天上帝的神牌,也有风雷雨电的神牌。

这组建筑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还有和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的回音壁、三音石。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是很好的传声体,只要正确的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叫三音石。

后来取天地人三才之意又叫“三才石”。

大家应该早就注意到了吧!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

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那棵九龙柏。

因为它的树干表面布满了旋转扭曲的沟纹,犹如九龙飞腾,所以叫它九龙柏。

回音壁北侧,有一条宽广的大道,也就是叫做海墁大道的丹陛桥。

因路面下边建有涵洞成立体交叉,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

穿过丹陛桥后,我们看到的就是祈谷坛建筑群了。

祈谷坛是三层汉白玉圆坛,占地面积近六千平方米。

祈年殿就建上面。

祈年殿是天坛的象征。

也曾经是中国的象征性建筑物,原名大祀殿。

有祈祷丰收之年的意思。

在建筑上,它是圆形重檐攒尖顶,顶部覆盖蓝色竹节瓦。

逐层收缩,高达九丈,由28根红柱子支撑。

是我国唯一留下来的仿明堂式建筑。

过去,琉璃瓦分三种颜色,也三种不同的意思。

即:上青,代表上天、中黄,代表皇帝、下绿,代表黎民百姓。

后为了表示对上天的尊敬,全部改换成蓝色琉璃瓦。

而殿顶和支撑殿顶的28根柱子,也有不同的代表意义。

殿顶周长30丈,代表一月30天。

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有四个季节。

中层12根象征一年有12个月。

外层12根象征一日有12时辰。

中层与外层24根象征24节气。

三层共28根象征天上的28星宿。

如果再加上殿顶顶部的8根童柱共计36根。

则象征天上的36天罡。

在宝顶上还有一根叫雷公柱的镏金短铜柱,象征皇帝一统天下。

除此之外,殿顶内部还有一“龙凤藻井”,地面有一块“龙凤呈祥石”。

二者相映成趣。

和祭天一样,每年这里都要举行用来祈谷的礼仪。

每次祭祀前都要将大殿修饰一新。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共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连接神厨神库,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

这是风水镇石。

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有二。

一说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东南方空旷,于国家不利。

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

二说,七星石代表东岳七峰。

至于东北的小青石,是因为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入主中原寻找理论依据,而派人考察泰山的发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的长白山后增加的。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_x,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

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

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