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的古代祭坛建筑群。
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坛举行。
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
天坛不但以精美的古代祭坛建筑群闻名于世,也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园林景观。
占地面积有273公顷,植被覆盖率达89%。
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就达3600余株之多。
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朝天坛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天地合祀时期,一个是天地分开祭祀的时期。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宫城的同时,建天地坛。
初建时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
主体建筑有大祀殿。
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大典。
嘉靖年间,将天地合祭改为天地分祭。
在原有的大祀殿的南面建圜丘,专门祭天。
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建了方泽坛,祭地;东郊建朝日坛,祭日;西郊建夕月坛,祭月。
嘉靖十七年时,把原来的大祀殿改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层圆形攒尖顶,更名为大享殿。
三层圆顶又分别铺盖成了绿色、黄色、蓝色,三色琉璃瓦,在这里举行大享礼。
清代乾隆皇帝对天坛的礼制、建筑进行完善和相应的改变。
主要有六项:
第一,改建斋宫。
第二,改天坛的内外坛墙为夯土砖包墙。
第三,扩建圜丘。
第四,把祈谷坛大享殿改称祈年殿,三色琉璃瓦统一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蓝色。
第五,在天坛西侧增设圜丘坛门,两坛两门,规制更加严谨。
第六,改建皇穹宇。
将重檐改称单檐。
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坛祈年殿是光绪年间重建的。
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对外开放。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在天坛驻扎;解放前期,天坛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弹药库。
园内杂草丛生,昔日皇帝祭天的神坛已经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