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一、小规模学校产生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12年到2017年5年的时间里,中国有700万农村人
口在城市定居,成为城市居民,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发展的不
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学校,为了追求优质的教
育,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人在近10年内兴起了择校热潮,农村大量的适龄儿童纷
纷转入城镇学校或附近的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偏远山区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小
班教学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小规模学校的现状和小班教学的困惑
目前,小规模学校主要在离乡镇所在地较远的偏远山区,其共同特点是学生人数
少,大多不超过100人,生源大多是由没文化的爷爷奶奶照管的留守儿童、单亲
儿童、弱智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师数量少且老龄化严重,
教师队伍主要由校请教师、公建民营教师,代课教师和已经转正的代课教师构成,
这些教师大多没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知识面窄,缺乏艺术特长,观念老,理念
旧,职业倦怠感强,大多数留守在同一所学校直到退休。年轻的特岗教师、事业编
教师少得如同鳞毛凤角,而且大多呆不到两三年就调走了。留守教师教留守儿童成
了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另一方面,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虽然教的学生少,但带的课头
多,课时多,教学任务重,几乎是节节有课,全天贯。这些学校的校长往往身兼任
数职,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科任教师、总务、校工、门卫、教务干事、党务干
事;既要上课又要随时关注上级通知,完成各种各样的方案、计划、总结、报告、
简报等材料,几乎每天都要填写上报五花八门的表册,还要熟练掌握十多种信息系
统的操作,整天从文山表海里走不出来,没时间听课、评课、搞教研活动,没事间
外出学习大规模学校的教学经验,没时间谋划学校的发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
缺失成了制约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
二、小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策略
近年来,国家把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升到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的要求;是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的高度。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
视农村小班额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新形势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8年春季以来,在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倡导和推动下,进一步明确了小班
教学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形式多样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力开
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小班教学有它独到的大班额教学前所未有的优越
性,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一线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挖掘这些优越性并充分
地利用和发挥,扬长辟短,坚持在“丰富内涵”和“突出特色”上做功课、出举措、创
特色、求实效,走适合自己的教学研究之路。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小班教学的优点
小班化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会学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动力,以增强学生兴
趣为观测点,高效学习快乐成长为成果”的教学理念,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小班教学人数少,具有“小而活、小
而趣、小而亲、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高效”等优点。教师要及时调整教
学思路,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摆放课桌椅,走下讲
台同学生融为一体,把抽象的讲解变成具体的小组演示、角色扮演、轮流当小老师
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亲密无间的互动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一对一交流,学生一帮一帮扶,教师能够对个别反
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辅导、及时启发,作业批改能够做到面批面批,有
问题面对面讲解,学生的学习也变得高效。在这样的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教师的有效关注,每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
展。另一方面,小班教学可以使老师有意识的落实“精讲互动,自主展示”,更能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能受到老师的关注、启发和教
育,老师和学生的个性都得到释放和彰显,班上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每个人都可
以被充分的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都有很多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学环境变得民主
宽松。教师可以用心慢工出细活,用心锻炼绝活。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发现小班教学
的这些优点,我们就可以摈弃“没气势、没氛围、不得劲”等片面的认识,从而不断
挖掘小班教学的优势,找到小班教学的有效方法,打造出充满活力和趣味的高效课
堂。
四、小班教学模式的尝试
在反复地讨论研究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三个转变”和“三个结合”实践。
1、由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向注重落实教学目标转变。由于班上人数少,课堂上出了
完成教学任务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达标测试,经过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方式和不
同侧面的测试试,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安排课后学习
任务。
2、由注重关注全体学生向注重关注学困生转变;
3、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注学生的学转变;
4、集体训练和个体训练相结合;
5、集体辅导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
6、统一要求和分层要求相结合;
其实,无论是“小班”,还是“大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新常态、新形势
下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
生、关注课堂,努力营造快乐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行性,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小班化教学生动有
效的开展是我们农村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研究的深刻课题和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