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法责任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例题1·多选题】横向对策行为是市场 主体在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中所从事的各 类行为。下列各项中,属于横向对策行为 的有( )。(2010年) A.依法纳税行为 B.不正当竞争行为 C.逃税、避税行为 D.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答案】BD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例题2·单选题】下列对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B.经济法主体所从事的行为均属于合法行为 C.调制行为可以分为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 制行为 D.市场对策行为可以分为横向对策行为和纵 向对策行为 【答案】B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二、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 ) 发动和实施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主体, 其所从事的调控行为和规制行为,简称为 “调制行为”;对于宏观调控行为和规制 行为,接受调控或规制的市场主体,可以 选择是否接受或遵从,其行为可称为“市 场对策行为”。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1)横向对策行为,是指市场主体在相互之 间的市场竞争中所从事的各类行为。 【解释】(1)合法的:公平竞争行为、正当 竞争行为;(2)违法的:垄断行为、不正 当竞争行为。 (2)纵向对策行为,是指市场主体针对国家 的调制行为所实施的博弈行为。 【解释】(1)合法的:依法纳税;(2)违 法的:逃税、偷税、抗税。
第一部分: 经济法主体 第二部分:经济法责任
第一节 经济法的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1.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 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 • 2.根据经济法调整领域的不同,可以将 经济法主体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 制法主体两类。其中,宏观调控法主体可 以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市场规制法 主体可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二、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权利(市场对策权)(★) 市场对策权可以分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对策权,以及 市场主体对调制行为的对策权两大类。 【相关链接】对策行为分为横向对策行为和纵向对策行为 两类。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三、经济法主体权利义务的特殊性(★★) 1.在宏观调控法的部门法中,往往是有关调控主体的权利规 定较多,而对受控主体的权利则规定较少;而在市场规制法中 ,往往是对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受制主体的义务规定较多。 2.由于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以及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并非 平等主体,因此,二者的权利义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等性。 【解释】如果猫和老鼠的权利义务对等,老鼠就更不怕猫了 。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2.认知能力 (1)对于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认知能力,在经 济法上应当特别强调,它尤其关系到对经济规律、 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关系到调制行为的成败 得失。 (2)如果企业的行为超过了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 力,并且利用消费者在认知能力上的弱势来从事违 法行为,就会涉及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 【解释】如果企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应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题1· 判断题】经济法责任既包括“本法责任”,也 包括“他法责任”。( ) 【答案】×
第二部分: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2)责任承担上的非单一性 经济法主体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且还可能受 到刑事制裁。 (3)经济法责任的经济性 经济法主要是通过引导人们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来实现其 调整目标,经济性责任能够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并确保经济法的实效。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三、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
2.从行为对象角度作出的分类 根据行为对象,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抽象行为和具体 行为。其中,调制行为往往被看作是抽象行为(任 何偷吃粮食的老鼠都将受到严惩,不是针对某一个 老鼠制定的政策),而对策行为一般属于具体行为 (每一个老鼠的对策各不相同,有的选择不再偷吃 ,有的选择在猫睡着的时候偷吃,有的宁可不要命 也要偷吃)。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1.调制行为的分类 从调制行为的领域来看,可以分为宏观调 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 【解释】宏观调控行为又可以分为财税调 控行为、金融调控行为、计划调控行为。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2.对策行为的分类 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所从事的具有经济 法意义的博弈行为,它可以分为横向对策 行为(老鼠与老鼠之间的博弈)和纵向对 策行为(老鼠与猫之间的博弈)两类。调 制行为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对策 行为有关(国家想尽办法对房价进行调制 ,其效果肯定与房地产开发商这些老鼠们 的对策行为有关)。
第二部分: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二、经济法责任的具体类型(★★) 1.根据责任的性质,可以把经济法责任分为经济性责任(如 损害赔偿)和非经济性责任(如赔礼道歉),或称为财产性责任 和非财产性责任。 • 2.根据追究责任的目的,可以把经济法责任分为赔偿性责任 和惩罚性责任。
第二部分: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经济法的主体
二、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1.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主要是立法机关和部分执法机 关,其主体资格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别是专门 的组织法的规定才能取得。 【解释】对于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哪些政府 部门属于执法机关,《反垄断法》有明确的规定。 2.接受调控或规制的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资格,一般不 需要有专门的法律作出特别规定。 【解释】只有某些特殊行业(如银行、保险、证券)有 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哪些企业可以卖西瓜,法律没有限 制,老老实实接受规制、依法纳税即可;想开银行,则需 要严格遵守《商业银行法》的限制。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四、行为的四个要素(★) 经济法主体基于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 取一定的手段,会在客观上形成一定的结果。 1.行为目的 (1)从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来看,在其调制行为中,首先 要实现促进和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目标”,进而实现保 障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促进经济 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最高目标”。 (2)从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来看,其市场对策行为的目 标,主要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者效用最大化,同时,在同调控 主体和规制主体的博弈过程中,也要力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对效率、利益的追求,恰恰是其进行相关对策行为的动因 。
第二部分: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案例】私自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数额较大的 ,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 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违法金额 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本法责任、经济法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他法责任)。
第二部分: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第二部分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1.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不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 任的简单相加,而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独立性。 【解释】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应当有自己独立的 责任。 2.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 (1)责任承担上的双重性 经济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双重性,是指经济法主体具体承 担的法律责任,可能由“本法责任”(固有责任)和“他法责 任”(援引责任)构成。
第二部分: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四、赔偿性责任与惩罚性责任(★) 1.赔偿性责任 (1)国家赔偿责任主要是由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来承担的, 但经济法上的国家赔偿,不是狭义上的行政赔偿或者司法赔偿 ,而可能更主要的是立法赔偿。 (2)民事责任中的损害赔偿一般要求等额赔偿,因而具有补 偿性;现行的狭义的国家赔偿制度,一般实行少额赔偿(即受 偿主体往往不能得到等额或足额补偿);而在经济法上,则主 要强调超额赔偿,包括市场规制法中的双倍赔偿、三倍赔偿制 度等。 2.惩罚性责任 经济法上的惩罚性责任,不仅体现为罚款,还体现为信 用减等(列入“黑名单”)、资格减免(如吊销营业执照)等 惩罚性措施。
【例题·单选题】下列对经济法责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不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 责任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其独立性 B.经济法主体具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由“本法责任”和 “他法责任”构成 C.经济法责任既包括“本法责任”,也包括“他法责任” D.根据追究责任的目的,可以把经济法责任分为赔偿性责任 和惩罚性责任 【答案】C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1.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具有 法律意义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经济法主体所从事的行为,可能是合法 的行为,也可能是违法的行为。 【解释】偷税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解释】根据法律授权,猫负责抓捕偷吃粮 食的老鼠,抓到后就地正法。猫(执法主 体)惩治老鼠(受制主体)的行为属于“ 调制行为”,既然偷吃粮食要面临法律的 严惩,是否继续偷吃粮食,老鼠的选择属 于“市场对策行为”。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3.执行手段 【解释】对于老鼠偷吃粮食的违法行为,派猫 去抓还是派狗去抓,这是执行手段的选择。 4.行为结果 【解释】经过猫的不懈努力,老鼠偷吃粮食的 现象基本(未)消除,这就是行为的结果。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五、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 1.评价标准分为政治标准、经济标准、法律标准。法 律评价的重心,是对行为的合法性作出判断。 2.无论是调制行为还是对策行为,都涉及到合法性的 问题,这既涉及形式上的合法性,也涉及实质上的 合法性。 3.对于合法行为的肯定性评价,与对违法行为的否定 性评价,二者所产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不同,因此 ,应当有效利用相关手段,利用法律的评价,去约 束、引导各类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第一节 经济法的主体
【解释1】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立法主体(如 全国人大)和执法主体(如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检 验局)。 【解释2】在我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 家发改委等是重要的调控主体;而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 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等是重要的规制主体。 【解释3】企业(包括商业银行)、经营者、消费者,可以成为 经济法上的受控主体或者受制主体 【解释4】民法强调主体之间的平等(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 合同,二者地位平等),而经济法则正好相反,主要是强调主 体的差异性(工商局对企业进行规制时,二者的地位不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