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形成的具体场所,更是生命体验生成的真
实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
标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特质。
【关键词】语言艺术 情感美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具
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课堂教学应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
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
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一、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
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
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
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
进瑰丽的文学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
现教学目的服务。?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
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如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
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
时下许多地方的示范课与公开课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多热闹非凡,时而鲜花,
时而掌声,时而绘画,时而音乐,令人眼花缭乱,缺失的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当然,教学手
段的多样化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兴趣和审美效果,但是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
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
的个性生命价值,不能为艺术而教学,为表演而教学。要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
律,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超越
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
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转变。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
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
师的个性教学艺术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
的积极性,在情感相互交流融合之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心与心的
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教学时教师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去
触动学生的心灵,审美主体面对千姿百态美的形象,会被激起一种愉快的心理状态,即美感
愉悦和享受。
语文教材中多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都蕴
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
素,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
象,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激昂
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健康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
地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言之有物。并根据学生的
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的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
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中语
言的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
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言之有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
前要设计好预习题和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受到启发,探寻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言之有味,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
疑激趣。这样,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
动。因此语文教师要博闻强志,和教材有关的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等等均
可引入课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重现意境,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重点易于把握。
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语言的高低起伏,
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
情并茂,和谐动听,能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从而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
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
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
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
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词采华美
的语言,并充满激情。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需要抑扬顿挫,激昂深沉。这样,不仅能使课
堂教学富于变化,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喜爱语文的兴趣。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它音美,要讲
普通话;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情
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
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
育和感染。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