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内陆国对外贸:44个国家)过境贸易有两种类型:直接过境贸易,如在海运情况下,外国货物到港后,在海关监管下,从一个港口通过国内航线运送到另一个港口,而后离境,有时,不需卸货转船。
直接过境完全是为了转运而通过某国国境,承办过境的国家由此可获得与转运相关的费用。
间接过境贸易。
指外国货物到港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未经加工改制后,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出国境的活动。
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的主要区别过境贸易中第三国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转口贸易则须由转口商人来完成交易。
在转口贸易中,转口贸易国进口货物但不是用于本国消费,出口货物却又不是真正的货物生产国。
转口贸易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转口贸易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发达、贸易限制少、结算便利且费用低,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适于作为物流中心(新加坡、香港)。
目前,中国销往美国的商品有50%以上是由香港转口实现出口的。
前者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后者则以盈利为目的。
商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
(二)、按统计口径分总贸易(General Trade):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进入国境的商品全部列为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
中国、日本、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90多个国家与地区采用此法统计外贸。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一定时期内运入关境的商品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运出关境的商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专门进口和出口之和即专门贸易。
法国、德国、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与地区采用此法。
数额不同。
关境和国境往往不一致,一般总贸易会大于专门贸易,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不计入专门贸易。
反映的问题不同。
总贸易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国内生产和消费,出口是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关境小于国境: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时,这些经济特区在国境内关境外,因此,关境小于国境。
关境大于国境: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此时,成员国关境大于国境。
(三)、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分货物贸易: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有形贸易的进出口都要办理海关手续,并在海关的进出口统计中反映出来,从而构成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额。
服务贸易: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无形贸易通常不办理海关手续。
在海关的出口统计反映不出来,而在国际收支中反映出来。
无形贸易额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部分。
服务产品提供和消费一般同时进行,具有不可储存性。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主要区别:前者的进出口需经过海关,因此其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后者的进出口则无需经过海关,因此其贸易额一般不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
但无论是货物贸易额还是服务贸易额都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际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一)贸易额和贸易量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也称对外贸易值: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货币统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总和。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总额。
思考1:国际贸易额为什么不能简单的把世界各地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加?思考2:为什么世界各国和地区进口总额会高于出口总额?答1:不能,会形成重复计算答2:统计出口额以FOB (Free on Board)计算,统计进口额以CIF (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计算,CIF价比FOB价多运费和保险费。
“运费和保险费”属于什么贸易?思考:如果一国去年的贸易额是100亿美元,今年的贸易额是200亿美元,是否可以说该国的贸易规模扩大了1倍?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是指以固定年份为基期所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对外贸易值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
对外贸易量可更准确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动。
计算公式: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举例:1991年一国出口值为14000亿美元,2001年出口值为30000亿美元,设1991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0,2001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60,求:2001与1991年相比,该国出口值和出口量的增长变化情况?(二)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顺差surplus 与逆差deficit )。
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为贸易顺差、出超或盈余;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当贸易平衡;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为贸易逆差、入超、赤字。
(三)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关系。
计算公式:(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系数大于100,该国的年度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进口能力提高。
系数小于100, 该国年度贸易条件恶化,进口能力削弱。
自由贸易理论和贸易保护理论构成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
自由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部分,非主流的贸易理论,就是贸易保护理论。
二、比较优势说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说的基本内容:分工学说: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结论: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增加社会财富,每个国家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主张自由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回答了上述问题。
即使一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也就是没有绝对优势,只要两种商品的成本差异不同,两个国家依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
根据“两优取强、两劣取弱”的原则进行分工,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三、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幼稚工业保护论)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李斯特被认为是幼稚工业保护论的鼻祖: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在农业时期之前,一国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应坚持自由贸易。
)↓农工业时期(在农工业时期,一国的工业刚起步,尚处于幼稚阶段,竞争力不强。
若国际市场上存在着成熟工业国,则幼稚工业国应对本国工业实施保护,避免与成熟工业国竞争,以保护本国工业发展。
)↓农工商时期(农工商时期对应的是成熟的工业体系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也应坚持自由贸易。
)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也是他论证保护贸易政策必要性的最有力的根据。
李斯特认为,长期来看,国家的根本利益应该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当前财富的多少。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内容1.保护的前提与目的。
2.保护的对象。
李斯特主张的对幼稚工业实施保护至少需具备两个条件: ①国内工业刚刚起步,尚处于幼稚阶段,缺乏竞争力;②国外同类产业已相当成熟,竞争力强大。
3.保护的手段:关税措施4.保护的程度。
针对工业部门中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程度不同的保护措施。
5.对保护代价的认识:生产力的提高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一般来说,采用产业政策优于关税等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
(一)、凯恩斯新重商主义的内容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假设条件批评自由贸易理论的“充分就业”前提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已不存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存在欠缺。
2、贸易顺差对一国对外贸易有利,而贸易逆差则有害。
3、政府应该关注,进而应该干预对外贸易,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作法。
(二)、凯恩斯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1、投资乘数理论乘数(倍数)理论——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投资的增加会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倍数的增加效应。
凯恩斯认为,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相互联系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会在其他各部门之间引起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整体为原来投资的若干倍。
假设:新增加投资100元,投入资本品的购买资本品生产者收入增加100元,消费90%,即90元消费品生产者90元90% 81元其他生产者81元90% 72.9元五、要素禀赋理论(近代国际贸易理论)1.概念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A国的K / L大于B国,则A国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生产商品X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大于生产商品Y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那么商品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商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3.1 关税措施关税: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是国际贸易中最古老、最主要的政策措施之一。
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是执行统一海关法令的领土。
一般说来,一国的关境与其国境是相同的,但有时也并不一致。
关境+(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海关保税仓库等)经济特区=国境关境>国境(如欧共体等关税同盟区域)关税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固定性)。
关税的作用:1、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此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为财政性关税2、调节商品的进出口以及进出口商品的结构3、保护国内产业与市场——以此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为保护性关税3、按照征税的依据划分:(1)正税是指依据海关税则征收的关税。
(2)进口附加税进口附加税是指海关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的进口税以外,额外加征的关税。
即相对于正税而言。
它是一种临时性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是常见的进口附加税。
此外进口附加税还包括紧急关税、报复关税、惩罚关税等。
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a.倾销b.损害c.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征收目的:抵消倾销商品价格方面的优势,保护本国市场和工业。
◆在正常的竞争条件下,以不超过输出国最低的正常价格的范围,来确定“基本价格”和输出价格之间的差额,并作为反倾销税的征收额。
◆反倾销措施包括:价格承诺、临时反倾销措施和最终反倾销措施第一,价格承诺:是指由出口方与进口方主管机构达成协议,由出口商提高价格以消除产业损害,进口方则相应终止案件调查。
第二,临时反倾销措施:一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也可以要求提供相应数额的保证金或担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