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关理论与实务期末练习题与答案

公关理论与实务期末练习题与答案

公关理论与实务期末练习题一、名词 ( 每个 4 分,共 16 分)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与沟通手段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2.全员公关原则:简称为“全员 PR”原则,即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公共关系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公共关系的自觉性,形象浓厚的公共关系氛围与公共关系文化。

3.社会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机构。

公共关系所指的社会组织,是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按一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与公众发生密切关系的社会机构。

4.公共关系公司:又称为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是指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组成,专门为各种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关系咨询、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有偿服务机构。

5.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是指以公共关系工作为专门职业的人员,不包括业余或兼职的公共关系人员。

6.公众的含义:是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与社会组织存在某种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是社会组织传播交流信息对象的总称。

7.策划:是组织为实现形象战略目标而进行的谋划、构思和设计公共关系活动方案的过程。

8.组织形象塑造(设计):是社会公众对于组织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是组织内外部因素的有机统一。

9.公关新闻策划(制造新闻):指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举办有新闻价值的活动,争取新闻宣传的机会。

10.危机含义:是指由于某些人为的或非为人的突发事件及重大问题的出现,打破了组织正常有序的运转状态,使组织声誉和利益受到伤害,甚至遭遇生存危险,从而不得不面临和处理这一紧张事件的状态。

11.公关专题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为了某个公共关系主体的有效传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参与、协调的社会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 每题 1 分,共 10 分)1.公共关系的目的是(B)。

A. 传播组织信息B.塑造组织形象C.维护组织形象D.沟通消费者2.公共关系之父是(B)A.费尼斯·泰勒·巴纳姆C.爱德华·伯纳斯B. 艾维·李 D. 斯科特·卡特利3. ( A )开始传入中国,首先传入我国港澳台地区, 20 世纪 90 年代在中国迅速传播,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南到北,从东到西”A.20 世纪 60 年代初B. 20 世纪 30 年代初C. 19 世纪 90 年代初D. 20世纪20年代初4.公关活动必然遵循公关四步法有 ( A )A. 调查、策划、实施、评估B. 计划、实施、总结、推广C. 调查、分析、解决、评估D. 组织、调查、分析、实施5.( B ) 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首开工商企业之先河,设立了公共关系部,并有一名副总裁主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社会组织内部设置的公共关系部。

A. 1890B. 1908C. 1918D. 19286.( C ) 指那些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的公众。

A. 首要公众B. 边缘公众C. 次要公众D. 顺意公众7. ( B )是社会公众对特定事物的公开评价及一致性意见。

A. 态度B.舆论C.流言D.评价8.( C )是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A.时尚B. 时髦C. 流行D. 潮流9.( B )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A. 1994B. 1991C. 1990D. 197910.公共关系的英文简称为 ( A )11.心理定势,指公众心理上的 ( C ) ,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心理活动起着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A. 顺向思维B. 逆向思维C. 定向思维D. 发散思维12.( C )传播是一种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传播方式。

A. 组织B.大众C.人际D.社会13. 公关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A. 调查B.策划C.实施D.评估14. CI中文意思是(B)A. 理论识别系统B.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行为识别系统D.视觉识别系统15.( C )指企业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A.社会公众B.宗教公众C.内部公众D.团体公众16. 内部公众关系包括 (A.领导关系与群众关系B )B.。

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C.高层关系与低层关系D.股东关系与董事关系17.当组织发生危机时,组织确保“一个声音、一个观点”来安抚、引导和控制公众的情绪,这遵循的是(C)。

A. 快速反应的原则B. 坦诚透明的原则C. 统一口径的原则D. 人道主义原则18.( D )是衡量公关效果的重要方式。

A.公关调查B. 公关策划C. 公关实施D. 公关评估19.( A )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

A.塑造企业形象B. 打造企业品牌C. 提高企业效益D. 提高企业服务20.( C )关系也称区域关系、地方关系、睦邻关系。

A.群众B.媒介C.社区D. 顾客21.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B)A. 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B.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C. 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22.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 D )A. 个人之间的传播沟通B.公众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沟通C. 公众与传媒之间的传播沟通D.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23.“海尔的公共关系很好” 这句话中的“公关”指的是( B )A 公关活动 B.公关状态 C.公共职业 D.公关意识24. 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是(A)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B.高美誉度、低知名度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25. 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B)A. 辅助决策B.传播推广C.收集信息 D.提供服务26.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D )A.服务公众的意识B.真诚互惠的意识C.立足长远的意识D.塑造形象的意识27.以下不属于公共关系认知误区的是(D)A. 公共关系 =人际关系B.公关=公关小姐C.公关 =广告 =宣传D.公共关系≠庸俗关系28..以下属于群众组织的是(B)A. 政党组B.工会C. 图书馆 D. 中国人民银行29.公共关系在我国迅速得到发展的年代是(A)A.20 世纪 90 年代初B.20世纪80年代初C.20 世纪 70 年代初D.20世纪60年代初30.公共关系引入我国大陆的年代是(B)A.20世纪90 年代初B.20世纪80 年代初C.20世纪70 年代初D.20世纪60 年代初三、多项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20 分)1.公共关系三要素是(ACDA. 社会组织B. 消费者C.公众)D.传播与沟通2.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ABC )A. 两者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B. 两者代表的利益不同C. 两者的手段不同D.两者的组织不同3. 公共关系与广告的区别主要有(ABCD)A. 直接目的不同B.宣传内容不同C. 宣传效果不同D.传播手段不同4.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ABCD)A. 网络化公共关系的崛起B. 国际化公共关系的增强C. 危机公关越来越重要D.政府公关越来越成为亮点5. 公共关系发展历程是(ABD)A. 引入期B. 推广期C.普及期D. 成熟期6.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包括 ( ABCD )A. 咨询建议B. 树立形象C. 采集信息D.沟通协调7.采集信息的原则有 ( ABCD )A. 全面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连续性原则8.沟通协调的类型主要有 ( CD )A. 基础沟通B. 全面沟通C. 外部沟通D.内部沟通9.社会组织的类型主要有 ( ABCD )A.经济组织B. 政治组织C. 群众组织D. 文化组织10.公共关系部设置原则主要有 ( BC )A.因人设岗与因事设岗相结合B. 精简原则C. 适度原则D.因需原则11.公共关系部的类型,根据组织对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分三类 ( ABC )A. 部门所属型B. 部门并列型C. 总经理直接领导型D. 独立型12.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划分,将公众分为( ABCD )A. 非公众B.行动公众C.知晓公众D.潜在公众13.常见的心理定势有 ( ABCD )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刻板印象14.流言传播的特点 ( BCD )15.外部公众的类型包括 ( BCD )A. 社会公众B. 新闻公众C. 顾客公众D. 政府公众16.公共关系客观环境调查包括(ABCD)A. 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C.文化环境D.自身物力17.企业组织形象的衡量指标,通常以( ABC )来表示。

A. 知名度B. 美誉度C. 认可度D. 需求度18.公关关系危机的特征有 ( ABCD )A.严重危害性B.突发性C.舆论的关注性D.不规则性19.按专题活动形式分类,将专题活动分为(ABCD)。

A. 会议型活动B.庆典型活动C.展示型活动D. 综合性活动20.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ABCD)的素质A.道德素质B. 心理素质C. 工作能力D.公关意识21.与媒体沟通时,要做好“四个一”,即(ABC )A. 一个系统B.一个声音C.一个态度D.一个表情四、简答题 ( 每题 15 分,共 30 分)(一)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是指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A.信息的传递要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B.当组织出现问题时,决不能掩盖和隐瞒事实(2)平等互惠原则:是指公共关系应以公众利益为导向,使组织与公众的利益要求都得以满足,一谋求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发展。

(3)双向沟通原则:指的是社会组织在开咋韩公共活动时,要使组织与公众双方互相沟通,了解和影响,从而达到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目的贯彻双向沟通原则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A. 双向沟通应具有一定的“共识区域” ;否则,双方就无法沟通B. 沟通双向应互为角色,即一方是传播者,另一方接受者;反之也一样,使沟通成为一种良性循环活动C.社会组织应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节,不断完善自身形象。

(4)全员公关原则:简称为“全员 PR”原则,即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公共关系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公共关系的自觉性,形象浓厚的公共关系氛围与公共关系文化。

(二)简述公关危机处理的要点1.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组织机构。

由最高层领导牵头,公关部门主管具体负责,有公关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2.开诚布公,与公众真诚沟通,迅速控制事态。

危机发生的时候,组织必须快速反应,通过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抢占和控制舆论空间,然后迅速控制事态。

3.统一口径,把好口关。

媒体是危机爆发的途径,同时也是危机控制的关键之一。

与媒体沟通时,要做好“四个一”,即一个系统、一个声音、一个态度、一个形象。

4.勇于承担责任。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益问题,即谁应该负责赔偿;二是感情问题,即组织是否关注公众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