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共89页

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共89页


2. 受益原则
该原则也遵循着规则公平。根据市场经济所确定 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负。即:个 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提供中的受益相一 致。受益多者,税负重。
在实践中,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每个消费者都会隐瞒自己对公用品的偏好,所以政府 提供的绝大多数产品无法通过受益原则来补偿。以受 益原则为政府提供筹措资金的方式若采用税收形式, 被称为“特定受益税”。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按 照固定比例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 无偿的分配,它是财政收入的主要 形式。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靠的是国家政治权力, 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规定照章纳税,违反就要受到法 律制裁。
3. 能力原则
遵循的公平准则结果公平。该原则认为应 根据纳税人的能力来确定应承担的税收。它包 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 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交纳相同数额的税 收,即以同等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纵向公 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交纳 不同的税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纳税能力强的人应当多交税。
税收的校正性
当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情况下,就应采取中 性税收;但是如果私人品生产具有外部性,或消费者 的偏好不正确,生产者之间不能充分竞争,则市场配 置资源会存在低效率,这就需要通过区别对待的税收 政策对市场缺陷进行校正。例如,对污染制造者征税, 使其外部成本内在化;对生产和提供具有外部效益的 产品的生产者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使其外部效益内 在化。
效率原则的内容
1.充分且有弹性 2. 节约与便利 3.中性与校正性
1.充分且有弹性
充分即税收应满足政府提供适当规模的公 共产品的资金需要。它要求通过征税获得的收 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为此 要选择合理的税制结构模式,尤其是确定主体 税种。一般来说,应选择税源充裕而收入可靠 的税种作主体税种。
二者关系:税收中性原则是为了维护市场资源配置 的有效性,而校正性原则是为了校正市场资源配置的 低效率,二者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的效率目标。
(二)公平原则
一般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税收作为 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应纠正市场在收入分配 方面存在的缺陷,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 平;二是税收作为公共提供的筹资手段, 其成本要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摊。
2.课税对象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 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这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 标的。 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和调节经济的需 要,可以根据客观的经济需要选择多种 多样的征税对象。
3.税目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 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 设置税目有两种基本方法: 一种是“列举法”,即按照每一种商品 或经营项目分别设计税目,必要时还可 在税目之下再划分若干个细目; 另一种是“概括法”,即按照商品大类 或行业设计税目。
第二节 税收收入
【本章讲授内容】 税收的形式特征 税收原则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分类 我国现行税制
【重点】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分类 主要税种税制
【难点】税率 税负转嫁与归宿 增值税
一、税收的形式特征 二、 税收原则 三、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四、 税收分类 五、我国现行税制 总结
一 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什么是税收制度 (二)税制构成要素
(一)什么是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税收制度是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 率、附加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 组成的。
(二)税制构成要素
1.纳税人 2.课税对象 3.税目 4.税率 5.附加、加成和减免 6.纳税环节 7.纳税期限 8.违章处理
3. 中性与校性
中性与校正性是从税收对纳税人经 济行为影响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维护 和提高私人品之间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1)维护税收中性,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2)发挥税收的校正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税收中性
所谓中性税收是指不会因征税而改 变产品、服务以及要素的相对价格,从 而影响纳税人的经济决策,能够维持市 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税收。或言,尽可能 避免非中性税收而导致税收超额负担或 效率损失。
1.纳税人
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或个人。 从法律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种。 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税负转嫁,即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现象,或 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方式转移给他 人负担的过程。
扣缴义务人,是指为纳税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 或个人。
有弹性是指税制设计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 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 品提供的需要
2.节约与便利
税收是通过强制的手段将一部分资源从私人部门 转移到政府部门。在这一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会造成资源的损耗,即形成税收筹资成本。税 收成本包括两部分:
(1)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产生的超额负担 (2)税收的征收成本
2.税收的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不再归还 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和 报酬。
3.税收的固定性
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是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 (税率 = 税额 / 课税对象)征收的,不经国家批准, 不能随意改变。
二、 税收原则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一)效率原则
是指税收征收所引起的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 人产品之间的配置,以及资源在私人品之间的 配置(用税收影响相对价格所至)均要求达到 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税收的效率原则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公平原则的内容
1. 平等竞争的原则 2. 受益原则 3. 能力原则
1.平等竞争的原则
这一原则所遵循的是规则公平(经济公平) 和起点公平。着眼点是通过税收为市场经济的 行为主体(企业与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具体讲,就是通过税收将那些因竞争规则不规 范(如行业垄断、国家定价过高)和客观条件 优越(企业资源条件、个人遗产继承等)给行 为主体带来的高收入征收到国家手中,从而使 其收入水平取决于主观努力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