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1、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2、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多媒体、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1)、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
1kW·h=3.6×106J
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220V”……
“10A(40A)”……
“50Hz”……
接线方法……
(3)、读数:
例1: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例2: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
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1)符号:W
(2)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4、电功大小的决定因素
(1)学生猜测
(2)指导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3)依照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并进行实验(4)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计算公式。
三、例题分析
四、课堂反馈练习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板书设计:
第15.1节电能表与电功
一、电能表
(1)作用:测量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2)各个参数的含义
220V代表电能表工作的额定电压
5A代表基本电流
20A代表长期运行的最大电流
(3)1kW·h=3.6×106J
二、电功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
(2)公式:W=UIt
(3)单位:
国际单位:焦耳(J)
常用单位:kW·h
课后活动:作业:
1、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成正比,跟电路中的
以及成正比。
2、某用电器接在220V的电路上,通过它的电流为0.5A,通电10min,电功是用电器的消耗电能是
3、R1=2Ω,R2=5Ω,串联后接在电路中,电压之比,电流之比是
在相同的时间内,电功之比是;如果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电压之比是,电流之比是在相等的时间内电流做功之比
4、.现有两个电阻R A>R B,并联在同一电路中,电功W A W B,若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电功W/A W/B(选填“>”“<”或“=”)
5、已知带动风扇的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20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
0.5A,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20Ω,则电风扇正常工作5min消耗多少电能?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能的概念,其他概念要围绕电能的概念进行。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会判断使用的电能。
本节课有两个重点内容:一、电功、电能的概念;二、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自己实际上课效果的安排,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探究实验得到电功大小与电压、电流、时间之间的关系。
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和现代及时反馈媒体的利用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实验当中循循善诱,训练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和概括能力。
在课中穿插一些节约用电、低碳生活的人文素养熏陶,为本节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