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及对应的养生
二、气虚体质—补气不耗气
益气健脾,慎避风邪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 也”。 ——《黄帝内经· 素问· 生气通天论》 • 气的分类与功能
气虚测试
你容易疲乏吗
你容易气短心慌吗
你容易头晕或站起来眩晕吗
你比别人容易感冒吗 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你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你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汗吗
阳虚体质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
常见表现: (主项)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 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舌润,脉象沉迟而弱。 (副项)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 食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 药物:金匮肾气丸,理中丸等
―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健康生活方式—— 推拿——针灸——方药”
精神养生:保持安静,培养“钝感” 起居养生:注意保暖,多做运动,早睡不贪凉,注意 腰背部保暖。 药物养生:保健为主,可食鹿茸 四季养生:夏勿贪凉,冬宜温补,春夏养阳, 穴位养生:任脉之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申脉, 涌泉,常用艾条灸脊背 ,捏积。 避免阳虚,注重“好孕”,产妇不能贪凉。 常做提肛运动 清凉败火易伤阳,尤其注意上热下寒
原则:不伤不损阳气 饮食养生: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第一,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冻之品如黄瓜、柿子、西瓜。 多食温热之性的食物,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 韭菜、辣椒、葱蒜、胡椒、生姜、菟丝子。 第二,减少食盐的摄入。阳虚体质多盐饮食很容易引起肥 胖、肿胀、小便不利、高血压。 第三,可以适当调整烹调方式 。
豆,山药,红薯,花生,党参,甘草
忌:散气耗气之山楂,橘皮,玫瑰,茉莉等
• 常用穴位:足三里,气海,脾腧,中脘
• 简易验方:玉屏风散,四君子汤
• 注意:补气勿过急
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前 外侧,当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 横指(中指)。有调 节机体免疫力、增 强抗病能力、调理 脾胃、补中益气、 通经活络、疏风化 湿、扶正祛邪的作 用。
• 体质由四个方面组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 理。这四个方面可以高度概括为:形和神。 形主要是形态结构,比如肌肉、骨骼、五脏、五官、皮肤、毛发、 血脉等,也就是人体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态结构的物质部分。 神包括功能活动、物质代谢过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 吸收、消化、排泄、水谷营养在体内吸收利用转化排泄、性格特 点、精神活动、情绪反应、睡眠等。
特征及易患疾病
• 气虚的表现: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 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证加 重,舌质淡嫰,脉虚.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 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
——《黄帝内经· 素问· 宣明五气篇》
• 易感冒,易疲劳
气虚体质养生方案
• 食物:宜:健脾益气之人参类,莲子,大枣,扁
•
阳虚体质之上热下寒
由于下焦阳气明显虚弱,根基不牢,虚阳上浮,漂到头 面五官了,形成肚脐以下阳虚阴盛,如尿多、夜尿、 便烂、腰腿冷痛、白带清稀;头面五官则常见牙痛、 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等热象。应该说下 寒是真,上热是假。 如果总是清热,总是抗菌消炎,会加重阳虚体质。应 该先暖阳再局部处理一下 。 阳虚体质的痤疮:一般为囊肿痤疮,皮损严重,不往外 发,专往里长,钻窟窿打洞,即使好了,也坑坑洼洼, 终生落疤。
气海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 脐下1.5寸处。 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腹痛,泄泻,便秘,遗 尿,疝气,遗精,阳痿 ,月经不调,经闭,崩 漏,虚脱,形体羸瘦(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 健要穴)。
脾腧
第11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用于治疗腹胀、腹 泻、呕吐、痢疾、 便血等脾胃肠腑病 证。 治疗背痛。
体质分类
• • • • • • • • • 怕冷派----阳虚体质 缺水派—阴虚体质--阴虚则内热 气短派—气虚体质 痰派 — 痰湿体质--胖人多痰湿 长痘派—湿热体质--又“湿”、又“热” 长斑派—血瘀体质—不通则痛 郁闷派—气郁体质--百病生于气 过敏派—特禀体质—非常需要娇宠 健康派—平和体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3月26日发布
• 亿万苍生 人分九种 一种平和 八种偏颇平和
体质——健康 • 阳虚体质——怕冷 • 痰湿体质——肥胖 • 气郁体质——郁闷 • 血瘀体质——长斑 阴虚体质——怕热 湿热体质——长痘 气虚体质——疲乏 特禀体质——过敏
• 个性化养生 科学化养生
不同的职业背景对体质也有重要影响
气虚体质在无职业者和农业劳动者中多见; 阳虚体质在生产运输工人中多见; 阴虚体质多见于学生; 痰湿体质多见于领导干部; 湿热体质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而在农业劳 动者中最少; 血瘀体质在办公室人员中多见; 气郁体质在学生和无职业者中最多。
饮食习惯与体质
• 营养过剩:促成气虚或痰湿体质
• 更年期:少食寒凉之物
• 大病之后的康复阶段:不可过饱或贪食油腻 • 三伏天补阳:阳虚体质的人注意
一、平和体质-- ―中庸之道”
• 拥有平和体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天的厚 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后天个人的修为好。
• 这种人不易生病,情绪稳定,生活规律, 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也比较强, 即使生病了,也很容易治愈。应该说拥有 平和体质的人是基础非常好的“健康人”!
气虚体质的生活起居
避免过劳---劳则耗气 不能盲目减肥---尤其不能过度节食 关注情绪---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 四季养生避风邪,补元气---顺四时而适寒暑 锻炼身体---轻缓、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三、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 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体质就是红日不那么灿烂,真 阳不那么温暖,生命力不那么旺盛。
• 常用空调:易生痰湿体质
• 常用电脑:加重体质偏颇
神要静养,形要动养
体质养生的几个关键时机
• 婴儿时期:常带三分饥和寒 • 青春发育期:切勿发胖,又忌过度节食 • 妇女产后:坐月子有学问(妇女怀孕期间,身体内环
境、脏腑功能会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气血相对旺盛以养育 后代,对于虚性体质是一个较好的调整时机。)
养生最高境界----养心
• 养心,平和体质者养生的最高境界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平和体质者,平衡饮食是关键
① 合理膳食:食物选择要均衡,注意主食与副食相 搭配,品种要多样化,粮食、肉蛋、奶制品、豆 制品、蔬菜水果等,都要选择,合理搭配。 ② 吃好一日三餐:即“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 宜少” 。 ③ 日常饮食谨和五味,不宜偏嗜: “五味入五 脏”。五味偏嗜,则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 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 苦伤肺等。
体质如何形成
• 先天禀赋决定人最初的本质 –种瓜得瓜 • 体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 男女有别造就不同体质 • 社会环境同样影响体质 • 七情过激也是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 疾病和药物改变体质 • 饮食习惯不当损耗体质—食话食说 • 生活起居不当转化体质 体质养生要注重生活调摄!!
男性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 质多;女性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 。 易感肥胖、失眠、骨质疏松、慢性结肠炎等 。
阳虚体质
1、你手脚发凉吗? • 2、你胃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3、你衣服穿的比别人多吗?
4、你讨厌冬天喜欢夏天吗?
5、你比别人更容易感冒吗?
6、你吃凉东西会拉肚子吗?
7、你小肚子一吹风会马上不舒服吗?
阳虚体质养生
outline
• 体质分类
• 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 • 如何辨识----各型体质的特点 • 个体化养生保健方案
古老的体质思想
•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将体质按形态特征、性格心态、寒热适应细 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
• 《灵枢•通天》按人的性格、心理、精神在生理范围内的偏阴偏阳,认 为“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比如太阳之人,常现精力 旺盛,目光有神,坚定刚毅,或自足傲慢之貌,好说大话,动作敏捷, 性急自用,主观、冲动、有野心、有魄力,暴躁易怒,不怕打击,有进 取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顶撞。其性格特征、精神活动总体上是 阳气偏盛。而太阴之人,常现外貌谦虚,内怀疑虑,思前想后,悲观失 望,胆小谨慎,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内省孤独,情感不外露,不追赶 时尚,保守自私,不带头行事,反应较为迟钝,动作较为缓慢,沉默少 言。其性格特征、精神活动总体上是阴气偏盛。
•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 养筋。” ---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 关节筋脉柔韧。阳气盛衰还决定了人的生殖、繁衍能力。 人体运行不息的津液、血脉得寒则凝,遇温则行。阳气作 为动力、火力,能保证体温,产生能量,促进废物排泄, 鼓舞生机,使生命的河流清澈、畅通。
体质养生
辨证论治与体质辨证结合的个体养生保健
养生六要诀
一辨体质分九种,因人制宜各不同; 二顺四时适寒温,人与自然自相通; 三养心神调情志,精神爽朗沐春风; 四调饮食须均衡,少而清淡不肥壅; 五适运动持以恒,流水不腐筋骨松; 六慎起居讲规律,劳逸适度精力充; 把握养生六要决,健康自在我手中。
体质
•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 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 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生命活 动的差异性或者特殊性。 •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 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 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 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 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