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本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计划成本法→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期购入计划成本期初计划成本本期购入差异期初差异x100%
(超支为﹢,节约为-)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一、库存商品:毛利率法:
售价金额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进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进价成本+本期购进进价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三、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减去净残值)x2/预计使用年限 最后两年→年限平均法
年数总和法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原值-净残值)
知识点 考点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包
第七章
年金A是指间隔期相等的系列等额收付款(不一定要间隔1年)
复利→一笔款项的收付
年金→系列多笔等额款项的收付
括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其他收益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综合收益
总额
=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年度所得
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
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负债减资产,期末减期初
年金与复利 终值 现值
复利 F=P(F/P,i,n) P=F(P/F,i,n)
普通年金:每期期末等
额收付的款项(后付年金) F=A(F/A,i,n) 年金终值系数 P=A(P/A,i,n)
预付年金:每期期初等
额收付的款项(先付/
即付年金)
F=A(F/A,i,n)(1+i) F=A[(F/A,i,n+1)-1] P=A×(P/A,i,n)(1+i)
P=A×[(P/A,i,n-1)+1]
递延年金:隔若干期后
才开始发生的等额收付款项 F=A(F/A,i,n) n为计息期个数
P=A[(P/A,i,m+n)-(P/A,i,m)]
P=A(P/A,i,n)×(P/F,i,m)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递延年金现值↑
永续年金:无限期收付
的年金(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等额现金流) - P=A/i
年偿债基金:知道终值F,求年金A →与普通年金终值互为倒数 A=F(A/F,i,n)
年资本回收额:知道现值P,求年金A →与普通年金现值互为倒数 A=P(A/P,i,n)
(1)一年多次计息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关系如下:
实际利率i=(1+
m
r
)m -1 (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计息次数)
(2)考虑通货膨胀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关系如下:
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
1.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
方法 项目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工程物资、固定资
产清理、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资本公积等
根据总账科目余
额计算填列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①应收款项、预付款项=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坏账准备
②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③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④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⑤ 存货 = 存货 - 存货跌价准备
3.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①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预付款项
②开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③应付职工薪酬: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④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负债:有关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项目的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长期借款=总科目余额 - 一年内到期的金额
长期待摊费用=总账科目余额-将于一年内摊销的金额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
品+生产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借加,贷减)+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商品进
销差价
1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 定额法、标准成本法
2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
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
法
5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一定分配方法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实物
数量法、系数分配法等。
资产负债表→账户式;利润表→多步式;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矩阵式;现金流量表→报告式
耗用物资 工程物资 外购原材料 自产产品
自行建造动产 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不转出) 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不转出) 不确认销项税额
购进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购进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领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成本)
自行建造不动产 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已抵扣的需转出) 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已抵扣的需转出) 确认销项税额
购进时: 借:工程物资(含增值税金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购进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领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领用时的
公允价值或售价×17%)
对经营租入的办公
楼进行装修,发生支出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进项税额40%转入待抵扣
借: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17 000×40%)6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自产 委托加工 — 集体福利/个人消费
自产 委托加工 购进 投资
自产 委托加工 购进 分配
自产 委托加工 购进 无偿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