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一、课程产生的背景: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寰宇,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
我们的邻居宜兴有着古老的制陶历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秀的技艺在陶瓷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被誉为“陶都”;惠山泥人也响誉国外,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邻校的市三中在中小学陶艺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首列。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校凭借各方优势,在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和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兴趣小组的活动形式,发展到全校的美术课堂中,深受各年级学生的喜爱。
去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陶艺夏令营暨作品展评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得到同行和领导的好评。
我校师生从中受到鼓舞,更加积极参与陶艺的教学活动,并希望从兴趣小组和不定的美术课的形式发展为校本课程的形式,从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
在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陶艺教育十分发达,几乎从小学至大学都有一套完善的陶艺教育体系。
人们之所以对此热忠和重视,是因为陶瓷艺术教育对人的各方面发展有促进、调节、培养、发展的作用,具特有的魅力。
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
我国也开始了具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
陶艺教学活动可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硬件方面,我校已经建立一间陶艺专用教室、一间作品展示廊和烧窑室,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计划逐步扩充。
在师资方面,我校有三名专职美术教师,还有一名兼职教师,均为35岁以下大专以上的年青教师,四人都十分热爱美术教育,并积极投身于教改实验。
从社区到社会各界、从校领导到校外专家、从教师学生到家长,齐心协力开发我校的陶艺校本课程,我们坚信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能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二、课程理念1、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选择贴近学生能引起其兴趣的、基础的、利于学生发展的陶艺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础容。
坚持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2、挥陶艺教育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陶艺的独特价值,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陶艺表现的多样性、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以及了解中国陶艺发展史和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负责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3、各门学科沟通与交融,为学生营造各种学科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构建跨学科的相互渗透,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使他们受到启发,触发联想形成新的认识,达到认识上的飞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把信息技术、陶艺活动的容和过程有机地整合,致力于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特别是艺术修养的养成。
4、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和交流合作。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
注重整体的、多元化的过程性的评价,采用“自我参照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感观、综合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5、这是一种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将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个人发展,获得成功的感受。
突出陶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结合小学其它学科,有效的运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培养学生整合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
5、陶艺课程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在整合,我们将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陶艺课程具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感受,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陶艺课程具开放性,开放的容和展现的形式以及多元的评价标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陶艺课程具生成性,陶艺本身是一种生生不息,永远都在创新、变革发展的艺术,陶艺活动中对作品不断改进、新的构思不断生成、方法和效果不断被发现,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陶艺活动具自主性,在活动中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览学生的思维,不用自己狭隘的个人喜好影响、控制、约束学生。
三、课程目标: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尝试各种陶艺材料、工具、制作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了解基础的表达方式方法,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美化环境的能力和生活的质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在过程中合作、分享、积极进取,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地发展。
阶段目标:四、课程容:1、教材是课程容的重要载体。
要依据课程目标,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为参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出发,根据陶艺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2、教材容要考虑综合性,注意趣味性,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现代观念和方法,来开拓学生眼界和思路。
教材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陶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副线,既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又突出陶艺课程本身的因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自主探究。
3、学生学习活动方式,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陶艺活动特点来划分四个学习领域: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
陶艺具有可操作性特点,创作活动占有的比重较大。
欣赏与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方式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造型与表现是陶艺学习的基础,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与应用强调创新,鼓励个性的多元的创意。
4、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与社会课、思品课、语文课、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相结合。
形成具有开放性的陶艺教学结构。
上册:一、[造型与表现]:1、形的组合2、鸟和家禽3、树上树下4、学做家务二、[设计与应用]:1、果壳盘2、造房子3、小挂件4、生活用品三、[欣赏与评述]:1、印印纹2、虫鱼虾3、送礼物4、小动物、四、[综合与探索]:1、我的名字2、水产市场3、各民族朋友4、交通安全中册:一、[造型表现]:1、动物、植物、人2、亲昵3、动物圆的晚上4、交通与运输二、[设计与应用]:1、十二生肖2、请你喝茶3、花的新家4、和时间赛跑三、[欣赏与评述]:1、陶瓷历史2、动物王国4、我爱我家4、京戏脸谱四、[综合与探索]:1、另一种面孔2、丰富的节日3、中国古民居4海里的世界下册:一、[造型与表现]:1、表情2、海洋生物3、桥上桥下4、我的未来二、[设计与应用]:1、脚和鞋2、怪兽3、地球4、建筑三、[欣赏与评述]:1、壁饰2、乐队3、古迹4、陶艺四、[综合与探索]:1、我崇拜的人2、我知道的职业3、五十六个民族4、向动物学习五、容标准1、欣赏与评述欣赏古今中外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特别是陶艺作品。
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并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和认识。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特别是陶艺与社会、陶艺与历史、陶艺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1)、多视角欣赏陶艺(其它艺术)作品,从中了解作品的涵,感受精深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
(2)、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3)、学生相互交流,评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认识。
2、造型与表现:运用多种陶艺材料、辅助材料、工具和手段,探索造型方法体验造型乐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1)、在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中感受泥性,体验不同效果。
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陶艺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在活动胆采用各种辅助材料和造型方法,并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设计与应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趣味性。
引导学生选择运用陶艺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创造美,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自由运用各种陶艺材料、辅助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感受各种陶艺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制作。
(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生活。
(4)、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4、综合与探索:通过综合性的陶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综合解决问题。
融各领域为一体,与其他学科香综合,与现时社会相联系。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愉悦和成绩感。
(1)、了解陶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2)、认识陶艺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
第一学段(1、2年级)[造型与表现] 学习领域通过看画做等方法,用泥土大胆自由地把见闻、感想表现出来,体验陶艺造型活动的乐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知识技法.教学活动:1、在陶艺游戏中体验各种工具、材料、陶泥的效果,了解泥的特点。
2、在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尝试使用各种长短粗细大小不同的泥球、泥块、泥板、泥条进行平面或立体的点、线面结合的表现活动。
4、用揉搓压捏切挖堆等方法进行简单器皿、动物、人物形象的造型。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5、用各种费旧物品与陶泥结合,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象中的事物。
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6、通过对自然物或人造物的压印,了解不同的肌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