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初探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
力仍然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
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我觉得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利用
好手头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
情达意的方式。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
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
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
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
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
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学校的高段语文教师一直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
如何正确实施给予了关注,很多老师也看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
带来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有感而发时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
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
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
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
结成文字。 像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我在教学《登山》一课时,在学
生理解了列宁为什么要走这条望而生畏的小路的原因后,让学生结合
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伟大人物在面临困
难挫折时的坚韧。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学《颐和园》以后,让
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洗刷国耻,从我做起的斗志。本学期
初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教授《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以后,很多
同学被那无私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全班同学都泪流满面。看到此情此
景,我马上停止了播放,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大约十
来分钟都写好了,而且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这次练笔非常成功,不
仅让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同时也让学生
在练笔作文中受到了爱祖国,爱父母,爱他人的教育。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
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
提高。
我校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
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
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
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
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
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
能力是很强的,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
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
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
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
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
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
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空白悬念处练笔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
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
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
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
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还有本期四
年级语文课本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只重点对魏格纳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什么,假想到什么进行了比较具体的介绍,
至于他是怎样对自己的假想进行论证的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如查阅资
料,亲自考察,都是一带而过。我在教学时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说魏
格纳对假想论证到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是不是很简单,可能会遇
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让同学
们把大家的发言归纳起来把课文写具体。这样更能表现魏格纳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
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四、迁移运用时练笔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
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
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①天上的云真白
啊, ;天上的云真厚啊, ;天
上的云变化真丰富 啊, 。②
公园里的花真多啊, ;公园里的花真香
啊。
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
群岛》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围绕
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
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写火
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
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
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
五、拓展延伸时练笔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通过练笔,使对文本
的理解感悟有更高的提升。
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一文后,引导学生
思考:看着妈妈的账单,如果你是小彼得,也许会想到什么?请你写
一写。
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续写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如学了《坐井
观天》之后,让学生创作《青蛙跳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
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
其实,每一篇文章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
来设计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
掘读写结合点,这样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就能为整堂课增光添彩。
如果说设计合理的小练笔是一个环节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另一
半就看老师对学生即兴写下的小练笔的评价效果了。《新课标》将教
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老师当学
生完成小练笔后,要及时组织交流,准确作出评价,从而优化“练笔”
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小练笔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
评价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由此可见,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
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
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