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保险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保险毕业论文范文参考保险毕业论文范文一: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思考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即建立农村环境责任保险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境损害赔偿问题。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阐释了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博弈模型分析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和保险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博弈模型得出建立强制性农村环境责任保险以及保险合同中订立责任限额条款,有利于解决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市场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是建立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农村环境责任保险;信息不对称;博弈模型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由于农村缺乏有效的救济体系,加之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村地区发生污染事件危及农民权益时,不能妥善解决,权益无法保障。

鉴于此,为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救济体系引入保险机制,即在农村地区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能够及时救济受到损害的农民,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责任保险,也称之为“绿色保险”,企业因污染行为使第三人遭受损失而需承担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

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即在农村区域实行的环境责任保险。

农村区域不仅包括广大农村地区,也包括城乡结合部和小城镇。

农村区域的乡镇企业、由城镇转移来的工业企业对农村地区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极大损害了农村环境和农民权益,所以研究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救济问题,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农村地区如何建立和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环境责任保险发展提供经济理论支撑。

二、文献回顾国外对环境责任保险研究较早。

Zhao〔1〕提出在环境风险增加和土地污染情况下,环责险是金融安全的一种有效工具,并讨论了环责险在中国土地污染管理中的应用,并为环责险的应用提供了建议对策。

Feng〔2〕等总结了现在中国推行环责险现状,并且列举投环责险成功的案例,提出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才能有效推行。

目前,国内对农村地区环境责任保险研究很少,也没有成系统,主要集中在环境责任保险理论分析与制度建立。

黄季火昆、刘莹〔3〕对全国5省101个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2000~2021年当中农村环境恶化的村占44%。

面对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形,杨兰阁、刘汉利〔4〕研究了农村污染事故后的经济补偿问题,得出当前存在经济补偿的途径单一,经济补偿受污染源、污染对象和索赔方式的影响较大以及乡镇政府为污染企业垫付补偿的问题。

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建立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迫切性。

孙武军、顾久映〔5〕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应建立自愿保险为主、强制保险为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薛丹〔6〕提出了以环境责任保险为核心,民事救济和公共补偿分别为第一层和第三层的救济体系,强调了环境责任保险的重要性,这种救济体系为环境受害者、企业、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冬梅、夏座蓉〔7〕认为难以建立自发性的环境保险市场,建议实行强制环境责任保险。

针对农村地区,张燕,侯娟〔8〕提出基于农民的生存权和平等理论有必要建立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同时指出目前发展的障碍:农村企业动力不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管理失灵。

作者根据其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同时,侯娟从法学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其在分析了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实施障碍的基础上,设计了农村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提供对策。

当前,关于农村环境责任保险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保险在管理环境风险的作用,环境责任保险发展问题及对策,而国内研究集中在概念、制度建立、功能等,对相关理论有一定的研究,但是针对农村地区的缺乏一定的研究,同时从研究视角上主要集中在社会救济和制度完善方面,很少有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实施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经济视角探讨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环境责任保险的表现由于农村环境责任保险还没有作为单独的保险产品研究,缺乏相关研究结果,因此我们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责任保险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为有效的施行环境责任保险提供对策。

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农村地区包括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的乡镇企业和工业企业掌握着一些私人信息以及参加环境责任保险后的行为等不能被保险公司所掌握,与其他市场相比,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即交易的一方在签约之前已经掌握了比对方更多的信息,进而利用这些信息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致使交易对方处于不利的地位。

由于逆向选择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也称逆向选择为事前信息不对称。

农村环境责任保险的逆向选择是指工业企业等对自身企业掌握更多的信息,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寻求低于合理保费的价格购买环境责任保险。

目前环境责任保险的费率是依据行业的平均损失概率和预期损失制定的,即保险费率水平高于低风险企业应收取的保费而低于高风险企业应收取的保费。

由于工业企业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的设备投入、风险控制、环保观念等具体的信息,而保险公司无法对投保的企业风险细致分类,因此不能对有不同风险的企业实现对应的保险费率。

这样高风险的企业就愿意购买环境责任保险,低风险的企业则拒绝购买保险从而慢慢退出保险市场,这就出现了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出现使低风险企业远离环境责任保险市场,使得保险公司收益受损。

下面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市场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

博弈的主体是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与保险公司,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的选择是投保或不投保,保险公司决策是承保或不承包。

在环责险现实博弈中,根据风险不同划分为高风险工业企业和低风险工业企业,在博弈模型分析时,将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和保险公司分别称为代理人和委托人,而代理人和委托人期望收益的大小作为策略选择的依据,即依据双方的期望大小以分析博弈双方如何决策。

首先分析代理人的决策。

以高风险代理人为例,当代理人选择投保,委托人选择承保时,代理人的期望收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代理人的保费支出,这部分使代理人的期望收益减少;第二部分为代理人发生环境事故造成的损失;现实中保险合同存在免赔额,即代理人还需自身承担部分损失,而其他损失则由保险公司承担,虽然环责险是赔付给第三方受到损害的农民,不直接成为代理人的收益,但是若不投保,赔偿由代理人赔付,所以保险公司赔偿部分代理人的期望收益组成部分。

因此,代理人期望收益分成三部分:保险公司保费支出,发生环境事故造成的损失,第三方从保险公司得到的赔偿。

由于环责险具有高风险高赔付的特点,出险后的赔付一定大于投保企业的保费支出。

当代理人选择不投保或委托人不承保时,发生的全部损失由代理人承担,即此时代理人的期望收益为全部损失。

对于高风险代理人,通过博弈模型期望收益分析是投保大于不投保,低风险代理人同理,所以代理人的最佳策略是投保。

其次是委托人决策分析。

当委托人选择承保时,由于委托人无法区分高风险代理人和低风险代理人,所以期望收益为两者和,用字母记号代为分析委托人的期望收益,即:EW1=SUZφ-PHK+1-SVZφ-PLK=SU+V-SVZφ-SU+SVPL-SPLK式中Z为代理人投保价值,φ保险费率,U代表高风险代理人投保,V代表低风险代理人投保.式中等号右边第一项SU+V-SVZφ为保费收入,第二项SU+SVPL-SPLK为环境事故发生后委托人的赔付。

高风险代理人与低风险代理人出现概率PH、PL为常数,当高风险代理人S的比例增大△S时,保费的收入增加△SU-VZφ,出险后的赔付亦增加△Sα+βK,由于委托人的赔付大于保费收入即K>Zφ,显然,随着高风险代理人增加会使出险后委托人的赔付增加,并且赔付增加的幅度要大于保费的增加,此时委托人的期望收益会减少。

因此,委托人会采取提高费率以增加其期望收益,费率增大导致低风险人投保比例下降,出现了高风险人驱逐低风险代理人的现象。

从根本上解释了前文指出逆向选择对环责险带来的风险问题,即逆向选择发生排挤低风险代理人,造成环责险市场效率低。

由此委托人承保时的最佳策略是对不同风险的代理人实行差别费率,对风险代理人市场要细分,针对不同风险市场实行不同的费率,而不是平均费率。

同时,在不增加费率的情况下保证委托人的期望收益,需外部支持,即政府的支持和补贴,这也说明了环境责任保险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手段施行,还需政府支援,特别是农村地区,费率的增加会大大排挤低风险代理人,使环境责任保险市场低效率。

环责险具有高风险高赔付的特点,委托人承保后,发生环境事故后赔付往往大于保费的收入,即期望收益为负数,当委托人选择不承保,期望收益为0。

因此对委托人来说,当代理人做出投保决策时,最优策略是不予承保。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发生在签订合同之后,故称之为事后信息不对称,指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不顾是否损害对方的利益而采取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后,投保人往往为获得保险公司赔偿而做出使损失扩大的行为。

签订保险合同,投保人的防范意识会降低,增加了环境事故的发生,发生环境事故后,投保人为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而未采取有效的止损措施。

道德风险的发生导致保险公司的积极性降低,环境责任保险市场出现供给不足。

签订保险合同后,农村工业企业和保险公司新的博弈,工业企业面对的策略是遵守合同和不遵守合同,保险公司面对监督与不监督的策略。

对代理人而言,当代理人选择遵守合同,委托人选择监督时,其期望收益为支出的保费以及发生环境事故时代理人为防止环境事故扩大而花费成本。

当代理人选择不遵守合同,即出现道德风险,当发生环责险事故时,未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抢救或采取减损措施,损失扩大,此时委托人选择不监督,代理人的期望收益仅为保费的支出,若委托人选择监督,代理人的期望收益为支出的保费以及发生环境事故后代理人不能从委托人得到的赔偿。

当代理人选择遵守合同,无论委托人选择监督或不监督时,代理人的期望收益都为保费的支出和止损措施所发生的成本。

因此,签订保险合同后,代理人的最佳策略是不遵守合同,通过博弈模型解释了出现道德风险的过程。

对委托人而言,当代理人选择遵守合同,委托人选择监督时,其期望收益为收到的保费,支出的核保费用,以及环境事故发生后赔付。

当代理人选择不遵守合同,委托人选择监督时,其期望收益除了包括得到的保费和支出的核保费用外,还包括对代理人不遵守合同而处以的罚金,以及免除支付出险后对受害者的赔付。

当代理人选择遵守合同或不遵守合同,委托人选择不监督时,其期望收益为得到的保险费用和出险后对受害者的赔付。

所以,委托人最佳策略是监督,但是现实博弈中,委托人不可能做到全面的监督,委托人应以一定的概率对代理人进行监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