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职称:目录摘要 (1)1引言 (1)2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现状 (2)2.1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 (2)2.2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 (3)3福建省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3)3.1公路运输 (4)3.1.1公路运输的优点 (4)3.1.2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铁路运输 (5)3.2.1铁路运输的优点 (5)3.2.2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5)3.3水路运输 (6)3.4航空运输 (6)4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物流业的影响 (7)4.1对物流业运输成本的影响 (8)4.2对公路物流业运输量和运输结构比例的影响 (9)4.3 对公路物流业运输速度的影响 (10)4.4 对公路物流业运输效率的影响 (10)5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1)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物流业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省高速公路发展很快,里程数已突破千里,而且建成“四小时交通经济圈”,大大加强了全省各地市各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往来,对各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中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高速公路的发展势必对物流业产生影响,基于对我省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调查结果,进而研究高速公路对物流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报告了我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物流运输的发展状况,肯定了高速公路对物流运输的推动作用,为明确我省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物流运输成本运输量运输效率运输速度1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加入WTO的实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与世界经济的兴衰不可分割。
在世界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离开了交通运输,经济如何发展不可想象。
我省属沿海省份,在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中,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当属道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加大,以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延长,道路运输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显重要。
2 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现状2.1 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1997年12月15日,泉州至厦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该线路是全国“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中沿海大通道同江至三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八五”跨“九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泉厦高速公路起于泉州市的西福,经沉洲、牛山、朴里、仑头、后安、田厝,止于厦门市的官林头。
它北与即将通车的福泉高速公路相连,南与已建成通车的厦漳高速公路相接,主线全长81.9km,路基宽度26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km/h。
泉厦高速公路也是我省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高速公路项目,利用世行贷款额为1.27亿美元[1,2]。
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以后,我省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进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到2004年底,我省建成“四小时交通经济圈”,即从我省各个地区到福州只需四小时,高速公路里程数突破千里,见表1。
表1 1998~2004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信息通车时间起始城市里程数(km)投资款额(亿元)1998年9月厦门-漳州32 111999年9月福州-泉州166 46.72000年2月宁德-罗源34 122002年底罗源-长乐58 30.1漳州-诏安140.3 47.9 2003年6月福鼎-宁德142 76.4三明-福州260 115.6 2004年12月由表1可知,至2002年底,漳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设规模为高速公路140.3km,一级路连接线4.45km,二级路连接线7.24km。
漳诏高速公路既是福建第一条出省的高速公路,又是连接厦门、珠海、深圳、汕头4个经济特区的最快通道。
随着福州到宁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我省北起福鼎南至诏安,长达500多公里的全省沿海大通道全线开通,通车里程达到745公里,总投资超过340多亿元[3,4]。
2004年12月28日上午,福建省三(明)福(州)高速公路、漳(州)龙(岩)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至此,福建省“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 000km,9个设区市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实现从省会福州到各设区市“四小时交通经济圈”。
三福、漳龙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必将促进区域集聚辐射效应的发挥,活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吸引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必将促进福建作为两岸三地和长江、珠江两大三角洲连接平台优势的发挥,加强经济协作,延伸经济腹地,拓展发展空间;必将推动港口开发建设,加快港口经济发展,有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5]。
2.2 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今后五年,全省将力争投资35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80公里,在建里程600公里,使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 000公里。
到2030年,全省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将达到3 234km,总投资约1 340亿元,届时全省将有70%左右的县市通上高速公路。
预计到2010年全面建成“一纵二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完成浦城至南平、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部分重要路段的建设。
到2020年,构筑完成贯穿全省"二纵三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形成各设区市间的“5h交通经济圈”。
到2030年,基本完成“三纵四横”高速公路及其支线的建设,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基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4]。
“一纵两横”的一纵是指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福建段福鼎-诏安高速公路,主线总长约650公里,总投资约270亿元。
由福鼎-宁德、宁德-罗源、罗源-长乐,福州(长乐)-泉州、泉州-厦门、厦门-漳州、漳州-诏安等共7段高速公路组成。
“两横”的“第一横”为北京至福州国道主干线邵武-福州高速公路。
邵武-福州高速公路起于赣闽交界的邵武市沙塘隘,止于福州市兰呵。
与“一纵”的福泉高速公路相接,主线全长约360公里,总投资约160亿元。
京福国道主干线福建段分二期实施:一期为三明市际口-福州市兰圃高速公路,二期为邵武市沙塘隘-三明市际口高速公路;“第二横”指漳州-龙岩-长汀(赣闽省界)高速公路。
起点位于“一纵”的厦漳高速公路漳州市长州互通,止于长汀县赣闽交界,总长约260公里,总投资约116亿元,由漳龙的漳州段、漳龙的龙岩段、龙岩-长汀(赣闽省界)等3段高速公路组成。
“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的里程总长约为1 300公里,计划在2005年全部建成。
其中,2002年完成“一纵”的建设,2003年完成漳龙段的建设,2005年完成三明-福州段、邵武-三明段、龙岩-长汀段的建设。
“一纵两横”规划建设总投资约600亿元。
另外,我省还拟规划南平-衢州福建段高速公路、三明-龙岩高速公路、龙岩-梅州福建段高速公路,三明一泉州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支线等项目,作为“十五”后期储备项目以及今后的长远规划[3]。
3 福建省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现状与特点分析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和服务流动经济活动的过程。
包括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且是这些活动的统一[6]。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环节,其中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2003年福建省综合运输体系总运量(周转量)中(目前无管道运输),道路、水路、铁路、航空货运量分别占全省总货运量的71.47%、18.92%、9.59%、0.02%;货物周转量分别占全省总货物周转量的15.82%、68.23%、15.88%、0.07%。
由此可见,道路货运量所占的比重最大[7]。
3.1公路运输近几年来,我省公路货运量增长很快,2002年完成货运量2.4亿吨,货物周转量193.96亿吨公里,分别比1990年增长85%和144%。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占比重分别达到75%和27%。
3.1.1 公路运输的优点1)道路运输业形成开放格局,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截止2002年底,全省共建有货运站65个,其一级站8个,二级站20个,三级站28个四级站建有集装箱中转站15个。
2)车辆结构逐步优化,运力布局趋于合理。
车型结构及技术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老旧车辆不断淘汰,大吨位、低油耗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逐年增长,集装箱、零担、冷藏、大件等专用汽车有了较大的发展,2002年底全省共有营运货车11.7121万辆,重型、中型、轻型货车的所占比重已经达到3.36%、34.3%、62.2%,缺重少轻的局面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3)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市场主体活力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交通国有运输企业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由初期的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制到九十年代开始的股份制,再到目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合同制改革,抓大放小优化资本结构战略重组,逐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经济结构变化要求,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国企改革的路。
原省属的九家国有道路运输企业2001年完成营业性运输缴纳税收4 272万元,营收额10.96亿,实现利润3 379万元。
3.1.2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3.1.2.1 企业结构不尽合理至2002年底全省共有道路运输经营业户41 692户,其中道路货物运输24 678户,营业性货车117 131辆;行业集中度较低,大多企业是低于交通部二级资质标准,净资产在几十万至几百万的三级或四级企业的中小型企业,全省没有能够主导运输市场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全省运输企业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风险能力差。
3.1.2.2 运力结构及布局不尽合理全省营运货运汽车数量较多,但高效低耗的大吨位,柴油化的集装箱等专用车辆偏少,而能耗高,运输效率低的中型货车大量存在,结构不合理,从道路货运站场基础设施的现状来看,建设严重滞后,数量远远不足,配套功能不齐全,尤其在地(市)级中心城市没有一个现代化的货运枢纽中心,物流中心,无法适应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货运及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
3.1.2.3 科技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有待推进我省绝大部份运输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中心,没有管理和协调的职能,电子监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尚未开始使用,无法发挥以高速公路运输为骨干的快速接驳。
3.1.2.4 运输企业人员素质不高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更缺乏一批懂技术、管理、善经营、熟悉机关政策法规的且具有一定远见卓越的企业家。
面对我省道路运输状况,对福建的道路货运业在“九五”期至2010年的发展基本定位如下:在福州、厦门建成全省货运中心站,以全省地(市)为货运枢纽,组成全省货运网,福建全省集零担、集装箱、中转运输、仓储、装卸、信息服务、组织管理于一体的运输网络体系,并以运输车辆技术更新为突破口,依靠高速公路大力开展快速货运服务,逐步建立起快速、高效、服务优良、公平竞争、充满活力、安全运行的货运管理体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