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幽默

智慧幽默


(二)幽默的特性
幽默的三点特性:(填空) 1.幽默有趣,引人发笑(幽默不象滑稽那样粗浅、不象讽 刺那样辛辣、不象机智那样畅快,它比较温和文雅,委婉 仁厚) 案例:长颈鹿和小兔子在聊天。长颈鹿说:“小兔子,真 希望你能知道有一个长脖子是多么好。无论什么好吃的东 西,我吃的时候都会慢慢地通过我的长脖子,那美味可以 长时间地享受。”兔子毫无表情地看着它。它接着说: “并且,在夏天,兔子,凉水慢慢地流过我的长脖子,是 那么可口、惬意。有个长脖子真是太好了!兔子,你能想 象吗?兔子慢悠悠地问道:“你吐过吗?” 这则幽默使读者在联想、会意后发出会心的笑。
幽默教育功能
他们听后,一个个羞愧地低下了头,并且 很快就更正了错误,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类 似的错误。 此外,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 讲授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 过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 体验,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 境界。
幽默教育功能
“幽默”是一种特殊“细胞”,不仅来自“天然”, 而且可后天人工培植。教师故意打破课堂上的平 板氛围,布下迷阵,运用双关语、反语、故错、 夸张、比喻、歇后语等语言技巧,在渲染铺垫到 一定火候时,话锋一转,语惊四座,妙语道出出 人意料之结果,让学习者在涉猎知识的同时获得 艺术的助推。教学幽默与生活幽默一脉相通,是 教师从生活中采撷、筛癣提炼出来的让学生产生 意味深长的愉悦轻松感觉的言论行为。
四、教学幽默的功能(简答)
案例:上海向明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王大任在讲解“鸡兔同 笼“这个古老的问题时,就引入了教学幽默,加强了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鸡兔同笼: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 按一般解法,自然可以设鸡油X只,兔有Y个,然后列方 程组解之即得。这种解法当然没错,但是,王老师的处理 却别具匠心。他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足。”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都非常惊讶。“现在每只兔子和鸡的 足数是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 呢?”“2×45=90(只) ”“和先前相比,少了多少脚 呢?”“少了26只。”这26只脚哪里去了?” “被兔子 们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笼里有几只兔子 了?”“26÷2=13(只)!”学生们欢叫起来。(抽象 的数学题在王老师生动、形象而具体的讲解中,变得有趣、 易懂了。教学幽默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功 能,在此可见一斑。
教学幽默的独特魅力
其二,教学幽默是“形”外“神”内,形 神兼备 “形”不以制造诙谐笑料为目的,而是 为达到教学目的这个“神”服务的一个手 段。形神兼备的教学才是一种艺术化了的 幽默教学。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 有些疲倦,便机智地结合所授内容话锋一 转:“好!咱们开始‘幸运搜索’,看哪 一位幸运者被选中回答问题。”学生们倾 刻为之一震,精神振奋。教师把课堂上精 力不集中作了隐性批评,顺利地把形神结 合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幽默的特性
2.幽默意味深长(不能太直白,越想越发笑) 3.幽默有时需要依赖一定的艺术手段。(例:售 票员下车) 案例: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 发现由于自己没注意而错过了要下的那一站,他 慌慌张张地擂门大叫:“售票员下车!”这时售 票员接了一句:“我作为售票员是不能下车的, 如果我下了车,谁来检票啊?” 这位售票员在使用幽默时,就是借助了 曲解的艺 术手法。通过对乘客激烈语言的曲解,巧妙地避 开了乘客的锋芒,避免了舌战的发生。
三、教学幽默的特点(简答) :
(一)教育性:教育为本,寓教于乐。 (二)趣味性:轻松愉悦、引人发笑。 (三)含蓄性: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四)启发性:品位思考,得到启示 (五)美感性:和谐愉悦,审美体验
四、教学幽默的功能(简答)
(一)活跃课堂气氛:振奋精神,调动情 绪。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 缩短距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新 鲜生动,激发兴趣。 (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幽默教育功能
三、活跃课堂气氛,在思维遇阻处峰回路转 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 响。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 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 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 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幽默教育功能
例如,数学兴趣课上,教师让学生解答一道古老的题目: 鸡兔同笼,有头45 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算不出来。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呢?鸡的两只脚和兔子的4只脚在捣乱,如果让兔和鸡的足数一样,那题目就 容易解了。于是,教师下令: “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足。”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 “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该有多少脚呢?” “45×2=90(只)”学生们齐声回答。, “和先前相比,少了多少只脚呢?” “少了26只。”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叫了起来。 “这26只脚哪里去了呢?” “被兔子们提起来了。” “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笼里有几只兔子了吧。” “有13只兔子!”学生们欢叫着。 烦人的数学题目在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变得那么有趣、明白, 这是教师那幽默、形象的讲解所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幽默教育功能
四、满足认知需要,在将错就错中深化认 识 由于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 作业中经常会重复出现同类错误,采用训 斥或罚重做若干遍的方法只能收到短期效 果。要想根治学生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 点幽默,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 实现的需要。
幽默教育功能
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遇到“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这 个问题,好几个同学都答成“小明家离学校有120远。” 老师就将这些同学叫到面前,一一笑着问: “X X,你今年多大了?” “我今年12岁。” “不,你应该说今年12大。” 又问:“X X,你有多高?” “我有154厘米。” “好像是154高吧。” 再问:“X X,你有多重?” “我重36千克。” “不,36重。”
幽默教育功能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具 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一、和谐师生关系,在关系生疏时搭建桥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 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 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研究表明, 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 者的一切要求。而教学幽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 围中与教师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而达到“亲其师 而信其道”。
四、教学幽默的功能(简答)
(五)启发学生的心智:通俗易懂,促进理解。 (六)展现教师的才能和机智:机动灵活,化解 冲突。 五、教学幽默的原则(填空) 1.态度真诚 2.服从教学 3.时机恰当 4.分寸适 中 5.方式有别 6.题材创新 7.内容高雅 六、教学幽默的方法(列举) 1.巧用修辞法 2.借题发挥法 3.有意差错法 4.褒贬换用法 5.夸张变形法 6.活用数字法 7.逻辑归谬法 8.自我调侃法
第二章 教学幽默
一、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 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是幽默 ” (一)众说纷纭的幽默定义 广义幽默:把所有引人发笑的事物都称为 幽默,滑稽、讽刺、戏谑、闹剧、打诨等 都包括在内。狭义幽默:把幽默与滑稽区 分开来,带有褒义的性质,教学幽默应属 于这一类。
教学幽默的独特魅力
首先,教学幽默亦“庄”亦“谐”,庄谐统一 “庄”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谐” 指教学形式的情趣性、诙谐性。“庄”“谐”二 者是辩证统一的。有一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绘声 绘色地描述说:“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 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造7条 肥皂;人体中的碳,可造9000支铅笔;人体 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人体中的石灰可 足够刷两个鸡棚,……”栩栩如声的演说把作为万 物之灵的人体“庄”是由许多化学元素构成的, 这又天衣无缝地把“谐”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喜 结良缘。
(二)幽默的特性
(三)幽默与讽刺、滑稽相互关系的辨析 讽刺:否定性喜剧,愤怒和厌恶;幽默: 正面发笑,善意的,直率而风趣(我瞎你 也瞎呀)滑稽:以美遮丑,或只为发笑。 (相声:拿父母开骂)
二、教学幽默
教学幽默:(名词解释)是教师在教学中 表现出的一种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 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 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 文化知识。 (一)教学幽默的内在表现 教学幽默的本质在于寓庄于谐,“庄指教 学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谐指 教学方法或手段的趣味性、诙谐性、生动 性”
幽默教育功能
师范毕业时讲教材教法的一位老教授上了一堂示范课,开 场白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铃响后,白发苍苍的 老教授走上讲台,一片齐刷刷的声音问道:“老师好——” 这位老教授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就在大家惊 愕之际,老教授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我是你们老 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同学们立刻恍然大 悟,齐声道:“师爷好——”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教学幽默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填平了师生之间平等、心灵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谐气氛,学生因此会觉得 教师既可敬又可亲。
二、教学幽默
(二)教学幽默的类型 1.复杂的教学幽默与简单的教学幽默 案例:在讲双关辞格时,如果只是一味解释概念,学生大概没有耐心 听,这是巧妙地引入幽默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位老师就给大 家讲了这样一个逸闻:宋朝有一个书生,觉得自己比欧阳修强百倍。 一天,他心血来潮,决定亲自去会会欧阳修。他一出门,就诗兴大发, 随口赋诗一首:“门前一棵树,两支大丫杈。”吟到此处再也吟不下 去了,这时走过一人来接着吟道: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为花。”书生一 看,甚为崇拜,决定与此人一道去拜访欧阳修,一同和欧阳修比个高 下。于是两人同坐一条船,书生又吟道:“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 修。”无奈吟道此处又吟不下去了,其实他遇到的这个人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接着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就这样,欧 阳修利用“修”和“羞”两个同音字,巧妙地教训了不学无术又喜欢 卖弄的酸书生。(这则逸闻既让学生懂得了“双关”的含义,又让学 生体会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妙处。) 2.言语的教学幽默与非言语的教学幽默(动作表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