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高中历史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认识是()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尖锐矛盾②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认识不足③带有盲目排外的性质④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带有爱国性质,故①④正确;“扶清”容易让农民放松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故②正确;“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性,故③正确。
所以答案选A。
2.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义和团运动使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于义和团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而导致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错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不是由义和团运动而兴起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符合事实的,但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 应视之为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另一方面,站在中国国家即清朝的角度看,又应将其理解为针对列强的国家主义式的抵抗。
”空缺处应填入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据材料“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清朝的角度看……针对列强的国家主义式的抵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即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清政府统治,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也主要反对清朝统治,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清朝已经覆亡,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清朝的角度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这是清朝时期的反帝群众运动,只有义和团符合题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4.4.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北京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
“事变”是A.义和团运动B.九一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卢沟桥事变【答案】A【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京师沦陷,慈禧太后逃亡承德。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主要反击洋人,故A正确;B是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事变;C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运动,与“对抗各国”。
D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事件,不符合材料中“无洋不反”的信息。
点睛: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材料中“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说明反对洋人的活动。
5.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
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A.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B.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C.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D.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答案】A【解析】义和团是反对西方文明,破坏一切西式文明,图片中火箭炮说明义和团对于西方技术认识的理性化,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利用该武器进行抗击义和团,B错误;全面排斥说法绝对,C错误;D中阻碍说法不符合事实。
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外国侵略者的镇压③清政府的剿杀④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而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没有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同时二者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都反抗外来侵略,因此都受到外国侵略者以及清政府的镇压。
故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项;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而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④错误,排除BCD三项。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映的是()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B.左宗棠收复新疆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D.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史实。
学生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大将军率军西征尚未完成宏愿,我们仍然看到湖湘子弟遍部天山,你看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
“天山”“玉门关”都是新疆的地方,课本所学知识可得出“大将军是左宗棠”,故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8.“(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A.反对欧美文化B.强烈的爱国精神C.抵制近代技术D.打败了侵华列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可知孙中山肯定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精神,B项正确。
从材料可知,孙中山不认可义和团破坏西方文明,排除AC。
D项说法错误,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嚣张气焰,没有打败侵华列强,排除。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义和团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翦伯赞《义和团》(1958年)材料三义和团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出更多的反侵略勇气。
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
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92年)(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义和团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哪两个省份?(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义和团所体现的精神。
(3)材料二、三中两位史学家在评价义和团的方法上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上评价方法不同的原因。
【答案】(1)山东;直隶。
(2)反帝爱国精神。
(3)不同:材料二只肯定了义和团积极的一面;材料三则一分为二地评价义和团。
原因:时代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中图9,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各义和团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山东、直隶。
(2)本题根据材料二“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据材料三“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即可指出义和团所体现的精神。
(3)本题据材料二“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据材料三“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即可从单纯肯定和一分为二两个方面回答两位史学家在评价义和团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时代、指导思想等方面简析以上评价方法不同的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
……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材料二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材料三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运用新史观指出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答案】(1)材料一高度赞扬了义和团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材料二对义和团运动予以全盘否定的态度。
不同的原因:材料一从革命史观角度出发,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事实;材料二着眼与近现代史观,与世界和历史发展潮流背道而驰。
(6分)(2)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之举;但是义和团盲目排外,仇视一切西洋事物,与近代文明背道而驰,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中国,只有努力地学习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10分)【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
……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足以证明材料一对义和团的评价是正面的,是积极的,特别是是高度赞扬了义和团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而材料二中的“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
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足以证明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是负面的,是消极极的,特别是对义和团运动予以全盘否定的态度。
(2)材料三中的“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足以证明陈旭麓的观点是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义和团运动。
一方面要看到义和团运动是因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之举。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义和团毕竟是盲目排外,仇视一切西洋事物,与近代文明背道而驰,义和团毕竟是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义和团的评价【名师点睛】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政治方面,攫取大量特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列强还干涉中国革命,阻挠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经济方面,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了近代中国长期贫穷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