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复习资料

最新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复习资料

专题复习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复习攻略本专题复习,一要注意联系世界形势,加强对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的认识。

二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联系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将每次列强侵华战争的情况联系起来比较,通过比较把握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进而形成规律性认识。

三要注意纵向梳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特征,把握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不同结果以及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四要注意与现实相结合思考问题。

二、专题概述(两线三点):(一)两条主线:1、屈辱史: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抗争史: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

这段历史是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中华民族发起地一系列野蛮的侵略掠夺的战争和直到这种侵略最终失败的历史。

这段历史是以西方列强嚣张凶残开始,以其完完全全失败告终。

(二)三个重点:1、鸦片战争:第一阶段是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在内的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侵略战争。

这个阶段正是西方列强诸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的时期。

刚刚跨入工业国的列强,为了占有中国的广大市场和原料产地,便于推销工业品而发动侵华战争,不惜以武力轰开中国的大门。

正是此种情况下,中国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阶段是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代表的发生在19世纪末的侵略战争。

这个阶段西方列强正处于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向资本主义垄断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时期。

为了向帝国主义阶段发起冲刺,西方列强更为迫切地需要开拓更多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华民族这一最后一块仍未被分割的土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群野兽窥视的目标。

列强再次掀起侵华浪潮是在所难免的。

于是,中国完完全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阶段是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重点的又一轮更为疯狂的日本侵华战争。

这个阶段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纵容下,世界上法西斯嚣张猖狂到了顶点。

全世界包括中国都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云下。

发生在这个时期的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一方也称抗日战争,敲响了西方列强百年侵华史的丧钟。

此时,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网络构建:(一)屈辱史:1、列强入侵(1840—1900年):2、瓜分狂潮和“门户开放”政策(19世纪末)3、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细菌战、毒气战、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二)抗争史:1、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1900年):2、抗日战争(1931—1945年)1表现为:(1)一是侵华方式转变,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此后列强由政治瓜分演变为扶植代理人。

(2)列强在华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以英法美俄为主到德日意奥加入,美国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门户开放”政策。

(3)列强间关系的转变,由甲午战争前勾结多于矛盾到战后矛盾加剧,例如三国干涉还辽、瓜分狂潮等。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四、自我测试(一)选择题:1、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 C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④是一场反封建的正义的战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 B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 ③④4、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到:“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

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5、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 B )A.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时B.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时C.“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D.《辛丑条约》签订时6、“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D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伐7、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诗人描述的事件( A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8、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D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A.中日双方海军的战斗实力总体上是敌强我弱B.黄海海域制海权控制在日本手中C.中日双方损失旗鼓相当D.这场海战失败后,清政府立即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10、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是1884年、1898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D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日益凸显1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B )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1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先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了”。

她所说的“统一”是( C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3、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地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 B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11、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D )A.积极动员和组织军民抗战 B.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C.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D.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14、右图反映了一位著名将领在他曾经指挥的战役所在地的留影,这场战役是( B )A.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5、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

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下列各项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B )①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为殖民地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阿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④在沦陷区的烧杀抢掠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6、“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说明( B )①以往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②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③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任何成就④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D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18、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指( C )A.抗日战争使蒋介石的力量遭到削弱B.抗战是近代中国取得的首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C.抗战壮大了人民武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D.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1942年1月1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

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

这表明( A )A.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2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二)非选择题21、阅读系列几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上面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战争?(2)图一、二与图三、四所反映的战争的国际背景分别是什么?(3)观察上述四幅地图,概括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有何特点?(4)上述四幅地图所反映的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分别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官兵抗日组图材料二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