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 《我们爱整洁》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 《我们爱整洁》教学设计

《我们爱整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仪表整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整洁、卫生是自尊的第一步,懂得要注重保持个人整洁卫生,养成整洁、文明的良好卫生习惯。

努力做到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2.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知道保持身体的整洁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3.能正确掌握清理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课程标准:《我们爱整洁》一课重在培养儿童爱整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对整洁的认识固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直至成为学生的道德习惯。

因而体现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天性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弱,又多是独生子女,很难保持仪表的整洁。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整洁,不懂得个人卫生该怎么做,更不理解整洁不只是个人卫生习惯,还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问题。

整洁是文明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

只有当学生懂得了整洁会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学生才会主动地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注意自己的卫生。

这一阶段,爱整洁、讲卫生的生活还不是他们自发和主动的追求。

多数学生爱整洁的良好行为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有的家长甚至直接代劳。

四、教材分析《我们爱整洁》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我的好习惯》,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第4课《不做“小马虎”》组成。

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

《我们爱整洁》是第一课,侧重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培养儿童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本课四个主题紧密结合“我们爱整洁”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

教科书以“镜子里的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自查、互评,初步了解什么是整洁,引导学生反省自己整洁与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判断“这样做好不好”,进一步打开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辨析,深化整洁的内涵或标准,使学生对静态的整洁的认识转换到对日常生活中动态的整洁的认识。

接着,“保持整洁有办法”由仪表整洁延伸至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进而进行行为引导,在讨论交流中学会一些保持整洁的好方法;最后,通过对“这样是爱整洁吗”这一话题的讨论进行认知行为提升,解决学生在整洁方面的误区,提醒学生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活动,相反,要在生活中积极灵活应对,在玩耍、体育锻炼、劳动时要不怕脏和累,尽情活动,认真做值日,从而凸现核心素养的在生活实践中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小镜子2.教师准备:与家长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六、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2.充分认识到整洁、卫生是自尊的第一步。

3.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知道保持身体的整洁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好处,教学过程:活动一:以图导入,唤醒思考导语:同学们,大家好。

请你们看一张图片。

出示任务:认真观察一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对他有什么印象?你想说什么?(出示PPT:男孩照片)反馈指导:学生交流:衣服干净、整齐,很有精神……小结:对,他很整洁。

整洁顾名思义就是整齐、清洁。

(板书:整齐清洁)保持手、脸、口腔、头发等部位的清洁,衣服穿戴整齐,扣齐纽扣。

看来,我们可以从身体的各个部位、所穿的服装观察一个人是否整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整洁》。

(板书课题)活动二:照照镜子,加深认知导语:同学们,老师昨天让每一个同学带一面小镜子,你们都带了吗?请大家拿出来。

(出示PPT:镜子)出示任务:1.拿出小镜子,看看镜子里的我什么样?我的仪表是不是整洁,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2.同桌同学两人一组互相“照镜子”,看看别人的仪表是不是整洁,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再次照镜子,帮助同学整理仪表,想一想,看到不整洁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反馈指导:1.刚才,同学们通过照镜子,进行了自我检查,谁来说说?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检查了对方整洁和不整洁的地方。

如果有问题,请帮他改正。

学生根据自己所见,谈感受。

3.第二次照镜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认真的做了对方的“镜子”,帮助同学整理好衣服,翻好衣领、扣好扣子等。

大家都能互相帮助。

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通过自查、互查,同学们对整洁与否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说得很清楚。

看来,大家都知道,仪表整洁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喜欢,心里非常高兴,都愿意做一个爱整洁的孩子,仪表整洁还能够显示出这个人很有礼貌、很有修养呢!整洁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活动三:分析讨论,判断正误导语:出示PPT,呈现第3页中上面的三幅图。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幅图,看看他们这样做好不好呢?出示任务:1. 学生思考:对三幅的内容做出正确判断。

2.想一想,他们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试着分析一下。

3.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整洁的样子呢?反馈指导:1.学生汇报:小男孩边吃水果边玩玩具,吃过的香蕉皮随处乱扔;小女孩穿得整整齐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小男孩边看书边啃手指,书桌上非常凌乱。

2.分析原因:两个男生:贪玩,嫌麻烦、想偷懒,认为脏点乱点没关系、反正有妈妈来收拾;不注重保持个人整洁卫生——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女生:讲究个人卫生,干净整洁——有良好的整洁、文明的卫生习惯。

3. 交流梳理这些都是不整洁的样子:脸洗不干净、头发长了不理发、吃东西前不洗手、东西乱扔、乱放;手指甲很长不剪、衣服领子翻不整齐、做完游戏后身上很脏……小结:一个人的外表整洁很重要。

只有干干净净地出现在别人面前,才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这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

如果经常这样不整洁,你就会和小猪皮皮一样啦。

活动四:品读故事,理解内涵导语:出示PPT,创设情境,阅读绘本《皮皮的故事》1-8内容。

出示任务:1. 请学生自由组合,说一说故事的内容,谈谈读后的感受。

2. 发挥想象,故事创编:皮皮到小牛家做客如何;皮皮到小马家做客如何。

3.皮皮后来怎样了?反馈指导:1.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谈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教师及时引导、纠正。

根据学生谈话的情况,适时追问:皮皮为什么不听爸爸妈妈的话?皮皮去谁家做客了?主人的表现是怎样的?2. 很多同学都开动了脑筋,发挥了想象,创编了故事。

学生说出自己的补充内容。

3. 皮皮后来变得勤梳洗,干净、帅气了。

追问:它仅仅是这一天这样吗?引出要保持整洁、坚持不懈。

小结:这只不爱干净、仪表不整洁的皮皮,在受到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终于明白了要讲卫生,爱整洁,改正缺点之后,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活动五:小组交流,寻找方法导语:你会做这些保持整洁的事儿吗?还有哪些保持整洁的好办法呢?(板书:保持)出示任务:小组交流,和大家分享你的保持整洁的好方法。

(PPT:P4上面插图)通过和大家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保持整洁的好方法。

反馈指导:1.谁来说一说,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有哪些保持整洁的好办法呢?2.每天早上,穿完衣服后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问题;用完毛巾后要洗一洗,再挂起来;洗脸时要记得洗眼角和脖子;做完游戏后要先洗手;不能边吃东西边玩;写完作业后整理好书桌和书包……3.手脏了不能往身上摸小结: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好方法。

活动六:联系生活,落实理念导语:同学们刚才说了说自己平时保持整洁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能告诉大家吗?出示任务:小组交流。

反馈指导:生活中,最容易脏的就是我们的小手了。

讲一讲洗洗手的方法。

小结:我们每天在家里、学校里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有时候很容易弄脏自己。

我们要学会随时随地整理自己。

尤其是手,要经常去洗一洗,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带包餐巾纸或者手帕,脏了擦一擦,随时保持整洁。

活动七:分析判断,辨析整洁导语:皮皮表示要做一个保持整洁的皮皮。

那么,作为小学生的你,怎样做一个整洁干净的好孩子?出示任务:(出示PPT:P5上面的三幅图)展开讨论:这样是爱整洁吗?反馈指导:你还在哪见过这样的情况?1.探讨交流,形成共识:小女孩怕脏不肯玩;为了不能脏手,不玩彩泥;为了打扫卫生,把自己身上弄脏了。

2.教师指导,使学生明白: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活动,相反,在玩耍、体育锻炼、劳动时要不怕脏,尽情活动,只不过要注意,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洗干净。

小结: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活动后,只要我们做到及时换衣、勤洗手脸勤洗澡,这样既能愉快地玩,又能保持整洁。

八、板书设计我们爱整洁整齐、清洁、保持九、教学思考“我们爱整洁”这一课在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教材,从学生了解整洁、分析整洁、保持整洁、辨析整洁几个方面入手,使学生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从观察自我、帮助别人到懂得整洁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体验、感受和表达,让学生鉴别出什么样子是整洁的表现,什么样子是文明的表现,反复强化整洁的重要性,使学生有一种要坚持不懈保持整洁的愿望,真正地做到健康、整洁的生活。

绘本故事的讲解,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在观察皮皮过程中,联系自己对照检查,不但找出了皮皮的问题,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唤醒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爱整洁的热情,使学生于情景中,做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提高了他们爱整洁的自觉性,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进一步思考:1.学生通过教学,虽能认识到要爱整洁,但要想形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依靠课堂教学可是还远远不够,课下还要和家长多沟通,督促学生在校内校外都保持爱整洁的好习惯,需要让学生明白“爱整洁”不是一节课的事,要加强家校合一,促进学生爱整洁习惯的形成。

2.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应从班里多找几名爱整洁的同学,号召向他们学习,带动所有同学,做爱整洁的小模范。

3.在班级里应设立监督员,促进学生们改掉邋遢的毛病,使学生时时刻刻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爱整洁落实在生活的细节中。

小学生由于自理能力较差和责任心不强,导致他们明知不干净也很难自觉整理。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榜样和督促的作用,使他们不断学习改进习惯。

要扩大学生对整洁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产生对整洁的仪表的欣赏,产生想做、愿做整洁干净的孩子的价值认同。

教学的目的在于明理导行,只有当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