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财管课程论文

国际财管课程论文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浅析套期保值及其会计处理

学生姓名 章琪 课程性质 选修

所在分院 会计分院 专业名称 会计学 班 级 09会计2班 学 号 0920100219 选修学期 2011-1012 学年 第1学期 2011年12月30日

浅析套期保值及其会计处理 摘 要:我国的期货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神速,但很不规范,过度的投机行为始终阻碍着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过度投机往往会造成期货价格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背离市场供求关系,最终必将酿成严重恶果,而规范期货市场行为受制于各种因素,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成功。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借鉴国际上流行的期权交易方式,便是投资者规避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字:期货;套期保值;会计核算 一、套期保值的含义及分类 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基本做法是交易者同时在现货和期货市场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在两个市场上建立对冲机制,使两个市场的盈亏互补,达到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例如,一位读者一次订阅三年的杂志而不是两年,他就是在套期保值以转移杂志的价格可能上升所给他带来的风险。当然,如果该杂志价格下降,这位读者也放弃了潜在的收益,因为他已缴纳的订刊费用高于他如果是在每年订阅杂志情况下的费用。套期保值基本上可以分为买入套期保值(Long Hedge)和卖出套期保值(Short Hedge)。买入期货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上购入期货,用期货市场多头保证现货市场的空头,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持有多头头寸,来为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买进的现货商品保值。买入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企业日后所需的原材料或库存因日后价格上涨而带来的亏损风险。相反,如果企业担心手头上持有的原材料或是产品价格下跌,就可以利用卖出套期保值。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是为了防止现货价格在交割时下跌的风险而先在期货市场卖出与现货数量相当的合约所进行的交易方式。

二、几个套期保值认识误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高度的正向相关性,加上随着期货合约距离交割时期的临近,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具有走势的收敛性,交易者可以用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外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实现锁定目标利润、回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这就是期货市场所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但至今为止市场对套期保值功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有可能会影响到现货单位的套期保值业务,并影响到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认识误区一:在期货市场买卖现货就是套期保值很多现货商经常以现货价为标准和期货价格作对比。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时就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就在期货市场买进。套期保值是在两个市场上同时进行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交易,所以,看重的是两个市场今后的价格变动趋势而不是价格本身。例如,如果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价格继续下跌,生产单位因此面临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现货单位就应该在期货市场上沽空。认识误区二:套期保值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一些现货单位在入市初期,往往能够恪守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原则进行套期保值,但看到周边朋友因为投机获得暴利时往往不能自持,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量和现货市场的套保需求脱钩,当期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时,因为后续资金不足而被迫平仓,浮动亏损变成了实际亏损。其实,套期保值的最基本功能是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并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在进行套期保值时一定要坚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交易数量对称的原则,在巨大的潜在投机利润面前,毫不心动,严格遵守期现市场同时交易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锁定目标利润、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认识误区三:用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OTC)交易对现货市场风险套期保值实现套期保值功能需要有两个理论前提:走势的高度相关性和走势的收敛性。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应运而生,期权交易是期货市场的衍生品,二者走势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在两个市场上同时进行方向相反的交易也可以达到锁定风险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期权市场就是期货的期货。

3、 企业做套期保值的风险和缺陷 1、风险 。套期保值的风险最大风险是基差风险。基差是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价差。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动从方向上来说是基本一致的,但幅度并非一致,即基差的数值并不是恒定的。套期保值者参与期货市场,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价格变动较大的风险,而接受基差变动这一相对较小的风险。从上述经济原理可以看出,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意识的避险措施,目的在于减少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保值者通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反方向运作,形成两个市场一盈一亏的结果,通过盈亏相抵,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套期保值相当于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涉及价格风险的保险,而基差风险是购买保险可能承担的代价。 2、 缺陷 。(一)一旦采取了套期保值策略,即失去了由于价格变动而可能得到的获利机会。也就是说,在回避对己不利的价格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因价格变动可能出现的对己有利的机会。(二)必须支付交易成本,主要是交易佣金和银行利息。3、 企业成功“套保”也要把握3个原则: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通俗来说,企业对每单业务都有一个自己的利润预期,即期或者远期的“套期保值”最好围绕不同阶段的利润预期来进行;其次,还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套期保值战略一致性、风险管理制度化以及人才专业性三个方面;此外,企业应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来培训自己的财务人员,正确认识套期保值。

4、 套期保值会计中存在的风险 1、 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由于会计理论自身存在无法克制的局限性而导致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信息失实而使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损失的风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套期必须与具体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2、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指因用以规范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制度、规则存在缺陷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使会计从业人员遭受损失的风险。《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要求套期始终是有效的,不能在中间过程中出现无效的情况。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即企业对套期关系有明确指定、套期高度有效、能可靠计量且应持续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财务报表期间内该套期高度有效、预期现金流量套期很可能发生且其现金流量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3、职业道德风险。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因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追求而违背职业道德原则,进行不实的会计处理、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其遭受损失的风险。

5、 对降低套期保值会计风险的建议 1、 积极开展会计与会计的融合研究。在金融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套期保值等衍生金融工具,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生产经营过程处理的变数增加,使得会计理论相对会计实务显得滞后和不完善,会计理论工作者必须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加强金融与会计的融合研究,深入研究套期保值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机理等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2、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建议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处理方法。针对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缺乏指导性的问题,明确套期关系确定和变更的细则,杜绝企业利用套期保值会计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 3、 强化培训,加强监管。加强套期保值会计使用管理当局及具体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明确责任,对违规操纵利润的行为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行政责任,从而加强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当局的责任感,促使企业公允地反映各项套期保值业务对公司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6、 套期保值会计核算 为核算和监督套期保值,企业应设置“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账户。“套期工具”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账面余额。该账户借方登记套期工具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结转的套期负债账面余额;贷方登记套期工具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及结转的套期负债账面余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该账户可按套期工具类别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将以确认的衍生工具等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指定为套期工具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或贷记“套期工具”账户,贷记或借记“衍生工具”账户。资产负债表日,对于有效套期,应按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借记“套期工具”账户,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账户;按套期工具产生的损失做相反的分录。当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不再作为套期工具核算时,应按套期工具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借记或贷记有关账户,借记或贷记“套期工具”账户。“被套期项目”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中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该账户借方登记被套期项目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结转的被套期负债的账面余额;该账户贷方登记被套期项目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及结转的被套期资产的账面余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该账户可按被套期项目;类别进行分别核算。企业将以确认的资产或负债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或贷记“被套期项目”账户,贷记或借记“库存商品”“长期借款”“持有至到期股权”等账户。已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资产负债日,对于有效套期,应按被套期项目取得的利得,借记“被套期项目”账户,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账户。按被套期项目产生的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