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第三章复习题答案,DOC

马原第三章复习题答案,DOC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 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 3.社会意识是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8.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9.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1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 11.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C.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15.“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 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 B.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 C.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D.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唯物史观D.唯心史观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 C.劳动者D.劳动工具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规律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5.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6.社会基本矛盾 A.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B.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C.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D.是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根据 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是完全同步的B.它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C.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D.它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8.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人民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变革开辟道路 B.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中坚力量 D.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任何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会成功 9.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C.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0.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这是因为 A.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唯心主义的统治地位 B.为研究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C.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D.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判断题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社会意识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总是平衡的。×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 4.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5.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6.阶级的实质是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7.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8.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9.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它对人类社会是有利而无弊的。× 10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四、连线题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技术革命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五、材料分析题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材料分析题(一)

材料一: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 年份 纯收入 1.工资性收入 占比 (0%) 2.家庭经营纯收入 占比 (0%) 3.转移性收入 占比 (0%) 4.其他收入 占比 (0%)

2001 2366 772 32.6 1460 61.7 47 2.0 88 3.7 2002 2476 840 33.9 1488 60.1 51 2.1 98 4.0 2003 2622 919 35.0 1541 58.8 66 2.5 97 3.7 2004 2936 998 33.98 1746 59.45 77 2.62 116 3.95 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 材料二:中宣部、文化部2005年12月14日在京召开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会。大会中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农村、忘了农民、忘了我们的父老乡亲。要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农村倾斜。要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1.材料一、二中包含的哲学依据有(ABCD)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B.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

的改革 C.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材料分析题(二)

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一: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材料三: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材料四: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1.上述材料分别包含的历史观,概括正确的是(BC) A.材料一是唯物史观 B.材料二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C.材料三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D.材料四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B.唯心史观的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C.从认识根源分析,唯心史观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