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业防毒技术1
2. 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半数致死量(LD50)常用来反映各种毒物毒性
的大小。 按照毒物的半数致死量大小,可将毒物的毒性 分成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 表4-1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GB 5044—85)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3.影响毒性的因素
• 化学结构 • 理化性质
工业毒物: 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毒物的理解: 数 量
毒物的含 义是相对的!
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才是毒物。
• 人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铅、汞,但不能由 于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定中了毒。 • 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中毒剂量时,都可成 为有毒物质。如一次服用氯化钠200-250g 会致死。 • 有的剧毒物质在微量时,可有治疗作用。
• 毒物的联合作用
• 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
• 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1)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
于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 •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随碳原子增加毒性愈大。
但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毒性反而下降
(如戊烷<己烷<庚烷,但辛烷毒性迅速减低) 。
• 烷烃一般而言,直链的>支链的,分子结构对称 的>不对称的。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 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相同时,
不饱和程度愈大,其毒性愈大。如毒性:乙烷
<乙烯<乙炔。 • 不饱和键数量越多,毒性越大。 • 毒物分子中某些元素或原子团对毒性大小有显 著作用。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带入卤族元素 毒 性 增 强
化工安全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 平安是幸福的基石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许多有毒 物质。这些毒物的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并且当
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便可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因此,在石油化工生产中预防中毒是极为重要的。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作用条件
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 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 氯化钠溅到鼻粘膜上会引起溃疡; 氮在911MPa下有显著的麻醉作用。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中毒:
毒物侵入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 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 机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 永久性的病变,这种病变就称为中毒。
内: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F、NH3等)多为上呼吸道
粘膜所吸收,难溶于水的毒物(如NO2)可进入肺泡。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② 挥发性
毒物的挥发性越大,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
进入人体的量也越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就越大,
毒作用越大。 如苯与苯乙烯的 LC50值均为45mg/L,但苯很 易挥发,而苯乙烯的挥发度仅及苯的1/11,所以 苯实际上比苯乙烯的危害性高。
乙二醇的毒性比较高,但挥发性小,严重中
毒的事故也很少发生。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职业中毒:
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三要素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2.分类 气体
液体
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氮氧化物、氯 气、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雾
如酸雾、喷涂作业中的含溶剂的 漆雾等。
①按 物理 形态
固体
蒸气 粉尘
由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 如苯、汽油蒸气、熔磷时的磷蒸 气等。
有机毒物
如苯、四氯化碳、硝基苯、有机 磷、有机氯等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刺激性毒物 酸的蒸气、Cl2、NH3、 SO2等 N2、H2、He、CO、 H2S、HCN等 芳香族化合物、醇类、 脂肪族硫化物、苯胺、 硝基苯等 以金属居多,如Pb、 Hg等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③按 作用 性质
窒息性毒物
dose 剂量
某种物质引起一定毒作用效应的
剂量
量,以每单位体重所摄入的毒物
量来表示(mg/kg)。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毒物的
浓度
concentration 浓度
量,常用mg/L表示。吸入性毒 物用此值计算。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常用的毒性评价指标: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LD100 或LC100
麻醉性毒物
全身性毒物
化工安全技术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 指毒物的剂量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反映了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 能力。
lethal 致死的
毒性:
评价毒性的指标:
化学物质 引起实验动物死亡 的 剂量 (或 浓度),所需剂量(浓度)愈小,则毒性愈大。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使全组染毒动物死亡的 最小剂量(浓度)
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 死亡的剂量(浓度) 使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 动物死亡的剂量(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LD50 或LC50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MLD 或MLC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LD0或LC0
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 活的最大剂量(浓度)。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直径大于1微米的固体微粒。固 体物质在机械粉碎、研磨、打砂 时形成。如水泥加工。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1微米的固 体微粒。如塑料、橡胶加工时产 生的烟;炼钢、炼铁产生的烟等。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烟尘
化工安全技术
无机毒物 主要包括金属与金属盐、 酸碱及其他无机物。
②按 化学 类属
如汞、铬、铍、锰、铅、砷、 氯气、硫化氢、光气等。 主要包括脂肪族碳氢化 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 物及其他有机物。
化工安全技术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工业防毒技术
工业毒物的分类和毒性 工业毒物的危害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 综合防毒措施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1.几个基本概念
广义: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 毒物:
物质。
狭义:少量进入人体可导致中毒的物质。 通常所说的毒物即为此类。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中带入氨基和硝基
苯胺衍生物中以氧、硫、羟基置换氢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2)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① 溶解度
• 固态毒物一般是在溶解状态下被吸收的,故溶解度 愈高,潜在危险性愈大。如As2O3 溶解度较As2S3大
3万倍,其毒性亦大。
• 溶解度影响毒性作用部位:脂溶性毒物能透过皮肤 吸收,易于透过细胞膜;气态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