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防毒技术(精)
工业防毒法律法规发展 相关的法律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第一节
事故描述
职业中毒现状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的中央联邦首府傅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 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事故。45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 应物在2h内冲向天空,顺着7.4km/h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飘荡,霎时间 毒气弥漫,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 。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MIC蒸气,在 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聚成毒雾,贴近地面层漂移,许多人在睡梦 中就离开了人世。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 的尸体,惨不忍睹。在短短的几天内死亡2500余人,有20多万人受伤需 要治疗。一星期后,每天仍有5人死于这场灾难。半年后的1985年5月还 有10人因事故受伤而死亡,据统计本次事故共死亡3500多人。受害者需 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这次事故经济 损失高达近百亿元,震惊整个世界。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6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 4)
事故原因 有人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分析,找出67条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直接原因
610号贮罐进入大量的水和产品中氯仿含量过高(标准要求不大于0.5%,而实际发生 事故时高达12%-16%)。 12月2日当用氮气将MIC从610号贮罐传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工 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 插上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盲板。 水进入贮罐后与MIC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因为热量累积,加之氯仿及充气 提供的离子起催化作用,加速水和MIC之间反应;而且氯离子腐蚀管道(新安装的安 全阀排放管不是不锈钢而是普通钢),使其中含铁离子等催化MIC发生聚合反应也产 生大量的热,加速水与MIC之间反应。使MIC蒸发加剧,蒸汽压上升,产生的二氧化 碳也使压力上升。故这类异常反应到后来愈来愈烈,导致罐内压力直线上升,温度集 聚增高,造成泄漏事故发生。据推测事故当时罐内压力至少达到1.0MPa,温度至少达 到200度。
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沙 杰汗公园举行的群众纪念毒气泄漏 事件20周年集会上,一名老妇人展 示由于毒气泄漏致残的肢体 毒气泄漏事件20年纪念,受害者家 属手持亲人画像,围绕在烛光旁为亲人 守夜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5 --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3)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7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 5)
其它原因 厂址选择不当。 当局和工厂对MIC的毒害作用缺乏认识,发生重大的泄漏事故后,根 本没有应急救援和硫散计划。 工厂的防护检测设施差,仅有一套安全装置,由于管理不善,而未处 于应急状态之中,事故发生后不能启动。 管理混乱。工艺要求MIC贮存温度应保持在0℃左右,而有人估计该 厂610号贮罐长期为20℃左右(因温度指示巳拆除)。安全装置无人检查和 维修,致使在事故中,燃烧塔完全不起作用,淋洗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技术人员素质差。 对MIC急性中毒的抢救无知。
甲基异氰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 甲基异氰酸酯是无色、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57;沸点 为 39.1摄氏度;蒸气密度比空气重1倍;MIC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有活性 的氢基团起反应,能和水反应并产生大量热,它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放 热的聚合反应,促进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如碱、金属氯化物及金属离子铁、 铜、锌等;它是生产氨基甲酸酯农药西维因的主要原料;是一种活动性极强的 剧毒液态气体,在21℃时气化,连毒物学专业工作者也不愿意在实验室里研究 它。 接触MIC的容器需要用304号不锈钢和衬玻璃材料制成,输送管道需用不锈 钢或衬聚四氯乙烯材料制成,容器体积要大,盛装MIC的量只容许占容积的一 半,大量贮存时应使温度保持在0℃。 MIC产品规格要求含量不小于99%,游离氯0.1%,含三聚物不大于0.5%。 MIC中残留有少量光气,它能抑制MIC与水反应及聚合反应,但光气也能提 供氯离子,可腐蚀不锈钢容器。因此,每套设备使用5年应更换。
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工业防毒技术
郭海林 主讲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职业中毒现状
事故案例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重庆开县发生的“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
职业中毒 我国工业毒物危害现状 第二节 法律法规
健全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
强化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普及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知识。 对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品的装置应有独立的安全处理系统,并应定期检修,使其处于良 好的应急工作状态。
对小事故作详细分析处理,做到“三不放过”。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3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 1)
事故相关照片
毒气所过之处牲畜尸横遍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被博帕尔农药厂毒气夺去生命的孩子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4 --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2)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8 --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6)
事故教训 从这起震惊全世界的惨重事故中,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训。 在建厂前选址时应作危险性评价。根据危险程度留有足够防护带。 对于生产、加工有毒化学品的装置,应装配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等设施, 提高装置的安全水平。 对剧毒化学品的贮存量应以维持正常运转为限,博帕尔农药厂每日使用MIC的量为5t, 但该厂却贮存了5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