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a
33
腐熟
• 堆肥腐熟後結構疏鬆,呈深褐色或黑色, 沒有刺鼻臭味而呈泥土香味。
• 白菜、萵苣或蘿蔔等較敏感的蔬菜種子, 以堆肥熱水抽出液使其濕潤,若發芽率 達到 60 %以上
a
34
殘質及堆肥施用要領
• 作物草桿殘質 (如稻草、玉米桿等)在播種前愈早施 入或打入土壤愈好,可避免營養元素(如氮、微量元 素等)被分解之微生物吸收固定,否則,幼苗將受殘 質影響,引起缺乏營養及黃化。因此施用未腐熟之作 物草桿殘質,需配合含氮較高的有機氮肥。
• 宜用於基肥:氮素較高的廄肥適合使用在基肥。 在果樹使用上,不能在開花前後大量施用,以 免氮素過多或因分解作用,引起落花落果或開 花不佳的現象,應提早使用。
a
23
• 配合其它有機肥料或植物殘質:施用廄肥後,將被分 解快速,氮素的損失可達 2-30 %,在高溫及大風時, 損失更大,可使用含較酸性的有機質,穩定氨態氮, 減少氨的損失。營養平衡的施肥法是不可忽略的,因 此有機肥之施用也應重視營養分之平衡。植物殘體是 家畜禽類動物之糞尿吸收附著很好的物料,對有機肥 料之應用也有相當的好處及方便。
a
28
水分及空氣
• 水分為生物所必需,在堆肥中約低於 10 %時即無法反應
• 好氣性反應較厭氣性反應快速且完全 , 且有害物質之產生較少,因此水分含量 超過 90 %時將不利於反應。
• 水分含量約為 60 %左右時最有利於 堆肥 化反應之進行。
a
29
• 空氣的供應主要有強制通氣及翻堆二種 方法,若有通氣設備可有效縮短堆肥化 之時間,通氣量則以每小時體積比 1/50 為適當
• 翻堆在最初時為避 免水分、氮素及臭氣 揮散,可隔一至二週翻堆一次,後期則 可稍增加翻堆頻率。
a
30
溫度
• 攝氏 60度,甚至到攝氏 70 度以上 • 促進微生物反應,縮短 腐熟時間,而且
可殺滅病菌、蟲卵、雜草種子等。
a
31
酸鹼度
• 中性為佳 • 堆肥腐熟後常呈中性或微鹼性
a
32
菌種
• 自然環境中就有許多微生物族群,只需 維持微 生物可生長的條件,因此可不必 刻意加入微生物之菌劑。但資材中若有 大量不易分解物質時,可加入專門分解 此物質的菌種,以縮短腐熟時間。
a
27
碳氮比
• 碳氮比逐漸減少至 20 以下
• 木屑、穀殼、稻草及花生殼等,為提供碳源、 構成堆肥主體及決定物理性狀的資材
• 雞糞、豬糞、米糠、豆粕及肉骨等,主要作用 為提供氮源以利微生物作用
• 牛糞,不 經堆肥化也可直接大量施用。若以容 積比例來估計,可約略以乙類資材佔甲類之十 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為適當
a
13
報酬漸減率
•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 • 一定養分之增產超過某一限度則地漸次
減低
a
14
a
15
麥氏理論
• 最低比率 • 缺乏適應或隱藏饑餓 (hidden hunger) • 奢侈消費
a
16
a
17
碳素率
• 礦物化作用: 有機到無機N • 固氮化作用: 會減少植物N之吸收 • C/N ratio • >34:固氮化作用 • 17-34 • <17:礦物化作用供給養分
a
18
a
19
頡頏作用
• Ca K> 5: 1. >8:1 缺K • Ca H: pH 4.5 • Ca Mg = 1 • Ca B: 1500:1 缺硼 • K Mg
a
20
種類及特性
• 1、廄肥: • 2、植物體殘質 : • 3、綠肥:
a
21
廄肥
• 各種動物的排泄物是常見的有機肥料,如家禽、 牛、豬、羊等動物之排泄物,包括固態及液態 兩類,排泄物的類別及營養含量除不同於動物 而有較大差異外,飼料及消化能力的不同, 也
是重要的影響因子,一般雞糞含有較高的氮氣, 豬糞則常見含有比牛糞多的磷素。動物的排泄 物中固體及液 體(尿水)均可分開處理或與吸
收材料(植物體或吸附料)混合處理供廄肥使 用。
a
22
廄肥 施用要領
• 注意施用量:廄肥含有較多的鹽類及氮素。如 未經發酵之尿水新鮮使用,易發生肥傷或氮素 過多的結果;長期使用糞便之固體部份及液體 部份應注意施用不宜過量。
• 注意施用衛生安全:動物糞便有機肥之使用應注意勿 施在土壤表面,易發臭生蟲,若經處理之糞便則可減 少此一缺點,但乃需應用後覆土或翻土蓋住。尤其蔬 菜田使用有機肥料需注意衛生及安全,防止寄生蟲及 病菌孳長。
a
24
植物體殘質
• 作物殘體可做廄肥、堆肥或留在田間當 有機肥,雖然作物殘體所含養分不高, 但主要是可改善土壤的構造,及分解時 產生許多有機酸,對土壤營養成分之有 效性有增進的效果,尤其對 微量元素之 供應有其重要性。
a
25
農場堆肥製作
• 將生物殘體及動物排泄物,有時再加少 量礦石,調配碳氮比、水分及通氣性後, 經一段時間堆積,藉由微生物進行堆肥 化反應(醱酵)之後的腐熟產品即為堆 肥。
a
26
如何製作堆肥
• 1.碳氮比: • 2.水分及空氣: • 3.溫度: • 4.酸鹼度: • 5.菌種: • 6.腐熟度:
有機農業生產技術
a
1
生產技術
• 耕作方式 • 作物有機栽培技術 • 病蟲害防治 • 土壤與肥料管理 • 草生栽培與雜草管理 • 作物栽培技術研發與推廣 • 有機農法與慣行農法比較 • 科技合成的品種 • 諮詢輔導專家 • 有機相關錄影帶有機相關書藉
a
2
適當的輪作與間作
• 有些不同種類的菜可以先後接替著種, 叫作「輪作」 ,可以避免連作障礙。在 主要作物兩旁栽種其他作物,可以減少 病原和害蟲攻擊主要作物的機率,分攤 病蟲害的效應,叫作「間作」,可以配 合其他防治方法實施。
5
土壤與肥料管理•Biblioteka 植物營養與施肥法則a6
肥培管理重點
• 一、改善土壤環境與保養土壤 • 二、講求肥培技術
a
7
改善土壤環境與保養土壤
a
8
a
9
講求肥培技術
a
10
a
11
植物營養與施肥法則
• 最低因素限制率 • 報酬漸減率 • 麥氏理論 • 碳素率 • 頡頏作用
a
12
最低因素限制率
• 植物生長受最不足養份限制
a
3
• 要輪作時,土壤應先曬置一段時間,減 少病蟲害的發生。水稻與旱作或蔬菜都 是很好的輪作組合,可以減少很多因連 作而產生的病蟲害,例如容易感染線蟲 的作物可與萬壽菊、草決明、玉米、水
稻等禾本科作物輪作或間作,容易感染 鐮刀菌的作物可與青蔥、韭菜、大蒜等 輪作或間作。
a
4
蔬菜的連作、輪作關係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