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三章脾胃系病症第一节胃痛一、选择题【A1型题】1.最早记载胃脘痛病名的是下列哪一部医著()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丹溪心法》E.《医宗必读》2.胃痛是由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A.肺肝肾B.心肝肾C.胃肝脾D.脾肝肾E.肺脾肝3.下列哪项不是胃痛病的病因()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抑郁D.脾胃虚弱E.房劳过度4.因情志所伤引起的胃痛,和情绪关系密切可能是下列哪种疼痛()A.刺痛B.胀痛C.灼痛D.隐痛E.冷痛5.下列哪项是胃痛与肝关系密切的表现()A.刺痛B.胀痛C.灼痛D.隐痛E.冷痛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的治疗原则()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B.消食导滞,降逆止呕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E.化瘀通络,和胃止痛7.下列哪一项不是胃痛的证型()A.脾胃虚寒B.肝气犯胃C.痰饮内阻D.胃阴不足E.外邪犯胃8.因寒邪犯胃引起胃痛年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B.胀痛引两胁C.冷痛喜温喜按D.刺痛固定不移E.灼痛隐隐9.因肝气犯胃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B.胀痛引两胁C.冷痛喜温喜按D.刺痛固定不移E.灼痛隐隐10.因脾胃虚寒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B.胀痛引两胁C.冷痛喜温喜按D.刺痛固定不移E.灼痛隐隐11.因胃阴不足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B.胀痛引两胁C.冷痛喜温喜按D.刺痛固定不移E.灼痛隐隐12.因瘀阻胃络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B.胀痛引两胁C.冷痛喜温喜按D.刺痛固定不移E.灼痛隐隐【A2型题】13.某患者,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其主要病机为()A.寒邪犯胃,胃气不通B.饮食停滞,胃失和降C.肝气郁滞,胃失和降D.湿热中阻,胃失和降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14.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或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其治法是()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B.消食导滞,和胃止痛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E.化瘀通络,和胃止痛15.胃脘胀闷,痛连两胁,攻撑走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舌苔多薄白,脉弦。

其治疗首选取方为()A.良附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柴胡疏肝散加减D.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16.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其主要病机是()A.夏令暑湿浊气,动扰胃腑B.食滞内阻,传导失司C.肝气郁结,日久化热D.肝气不疏,横逆犯胃E.胃阴不足, 胃失濡润17.胃痛日久,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疼痛拒按,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其首选取方为()A.良附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柴胡疏肝散加减D.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A3型题】某患者,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纳呆,面色晃白,倦怠乏力,喜暖畏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18.该病人的证候属于()A.脾胃虚寒B.肝气犯胃C.痰饮内阻D.胃阴不足E.外邪犯胃19.其治法是()A.疏肝解郁,理气止痛B.温中健脾,和胃止痛C.化瘀通络,和胃止痛D.清化湿热,理气和胃E消食导滞,和胃止痛20.其治疗首选方是()A.黄芪建中汤加减B.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C.四七汤加减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某患者,胃脘胀闷,痛连两胁,攻撑走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舌苔多薄白,脉弦。

21.该病人的证候属于()A.脾胃虚寒B.肝气犯胃C.痰饮内阻D.胃阴不足E.外邪犯胃22.其治法是()A.疏肝解郁,理气止痛B.疏肝泄热,和胃止痛C.化瘀通络,和胃止痛D.清化湿热,理气和胃E消食导滞,和胃止痛23.其治疗首选方是()A.黄芪建中汤加减B.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C.柴胡疏肝散加减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B型题】A.良附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D.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E.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24.胃痛寒邪客证,治疗宜首选()25.胃痛胃阴亏虚证,治疗宜首选()26.胃痛饮食停滞证,治疗宜首选()【X1型题】27.实证的胃痛证候类型有()A.寒邪客胃B.饮食停滞C.肝气犯胃D.肝胃郁热E.瘀阻胃络28.虚证的胃痛证候类型有()A.脾胃虚寒B.胃阴亏虚C.肝气犯胃D.肝胃郁热E.瘀阻胃络29.实证的胃痛治法有()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B.消食导滞,和胃止痛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E.化瘀通络,和胃止痛30.虚证的胃痛治法有()A.温中健脾,和胃止痛B.养阴益胃,和中止痛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E.化瘀通络,和胃止痛【X2型题】31.患者刘某,女,干部,2003年2月13日晨起自我感觉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查: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应选下列何方()A.良附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D.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E.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32.患者张某,男,35岁。

自诉患慢性“胃炎”多年,近周来因情绪不佳,自觉胃脘胀闷,痛连两胁,攻撑走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查:舌苔多薄白,脉弦。

治疗应选下列何方()A.柴胡疏肝散加减B.保和丸加减C.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D.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E.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二、名词术语解释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三、填空题1.遇之后,胃脘痛,或得则,属;胃脘,痛势,得饮则者,属。

2.痛,痛势,痛而,食后者,属实;疼痛,痛势,痛而,得食,痛无定处者,属虚;久病年老者多,新病年壮者之。

3.初痛在,久痛入;以为主,伴有嗳气,痛处,属气滞;痛如、似,痛处,属血瘀。

4.胃脘痛主要病变在,但与密切相关。

四、是非判断题1.胃痛的辨证应以虚实为纲()2.胃痛的病因主要是外因()3.胃痛的虚实相互间不易转化()4.国家标准病名中,胃炎也是胃痛病的一种()5.真心痛是胃痛病的一种()五、简答题1.如何辨别寒邪犯胃与脾胃虚寒?2.如何判断胃痛的虚实?3.胃痛治疗原则是什么?4.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5.胃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六、病案分析题1.王某,女,27岁,干部,2001年11月3日就诊。

主诉:近4天来胃脘胀痛。

病史:4天前因与爱人生气后,自觉胃脘胀满,不欲饮食。

痛连两胁,攻撑走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查体:舌苔多薄白,脉弦。

要求: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2.刘某,女,46岁,干部,2003年4月12日就诊。

主诉:胃痛反复发作12年,近3日加重。

病史:胃痛反复发作12年,以胃脘隐痛为主,5日前无明显诱因,又发胃脘隐痛,胃纳欠佳,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口干不多饮,大便秘结;查体: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要求: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1型题】1. A 2.C 3.E 4.B.5.B 6.B 7.C 8.A 9.B 10.C 11.E 12.D 13.A 14.B 15.C16.C 17.E 18.A19.B 20.A 21.B 22.A23.C 24.A 25.E26.B 27.ABCDE28 AB29.ABCDE 30.AB 31.A32.A二、名词术语解释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三、填空题1.冷饮或受凉加重舒寒灼痛急迫冷适热。

2.暴剧烈拒按痛或痛而不移日久缠绵喜按痛减虚实。

3.气血胀痛游走不定针刺刀割固定不移。

4.胃脾肝胆。

四、是非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答:寒邪犯胃是以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为寒邪客于胃腑,气机凝滞不通。

以胃痛暴作,得温则减,遇寒加剧为审证要点。

而脾胃虚寒以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喜热饮食,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发作,或时而泛吐清水,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机为脾胃虚寒,中阳不振,胃失温养。

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审证要点。

2.答:暴痛,痛势剧烈,痛而拒按,食后痛或痛而不移者,属实;疼痛日久,痛势缠绵,痛而喜按,得食痛减,痛无定处者,属虚;久病年老者多虚,新病年壮者之实。

3.答:胃以和降为顺,宜通不宜滞。

若胃失和降,气机阻滞,则不通而痛作,故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但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邪实者以祛邪为急,正虚者以扶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当祛邪扶正兼顾。

古有“通则不痛”治痛之法,但决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法,而应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正如叶天士所谓“通字需究气血阴阳”。

属于胃寒者,散寒即谓通;属于食滞者,消食即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谓通;属于热郁者,泄热即谓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谓通;属于湿滞者,健脾除湿即谓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谓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谓通。

即散寒、消食、理气、泄热、化瘀、除湿、养阴、温阳等治法,均可起“通”的作用。

临证应“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善用“通”法。

4.答:(1)主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喜热饮食,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发作,或时而泛吐清水,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2)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3)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黄芪、桂枝、生姜、白芍、甘草、饴糖、大枣。

5.答:(1)以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基本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钝痛、隐痛、灼痛、闷痛、绞痛等不同;其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发作性;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症状。

(2)本病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3)可以做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胆红素、转氨酶、淀粉酶化验和B超、CT、腹部透视、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病案分析题1.(1)诊断:胃脘痛(肝气犯胃)(2)辨证分析: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