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


榫卯必须做得松紧得宜、科学合理, 如果榫大眼小,装榫时用力过大则易开裂, 榫小眼大则易脱落。而软木榫眼,一般榫 大眼小,用力装榫,打入眼中,眼不裂而 榫则压缩变小不会损坏。标准要求是:硬 木榫用锤子轻轻敲打可以装入眼中,即不 裂开,也不脱落。明式家具制造工艺技术 之精湛,结构之合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在使家具达到所需要的力学强度的同时, 又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 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 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 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木构架结构 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 重力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 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 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 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 于木材具有的特性,且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 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 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 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斗拱
应县木塔
释迦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 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 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 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木塔的设计,广泛采 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 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 形式,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 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 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 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 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 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 价值。
作为当代杰出设计大师雅格布森 的设计作品,盖里椅流畅柔软的线条 带给人轻松的心情,金属的质感透过 视觉冲击人们的内心。坐着的人在不 知不觉中陷入雅格布森那宁静而又充 满想象的世界。 “最好的设计便是 没有设计。”正如这句话一样,盖里 椅的设计其实算不上设计,但它确给 了人们另一番感受。
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欣赏
它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批判的地方色彩 ,是传统手法与功能信条的冲撞。他的每 一个作品均具有适合的尺度、细节和意念 。他还为自己的大部分建筑作品设计家具 和配件。对作品,他注重细节,材料的选 用,传统与实用的结合。雅格布森是个功 能主义者,但他是个浪漫的功能主义者。 他的整体设计思想,包括建筑概念,平面 设计,构成比例,色彩、质料、陈设、灯 光、织物等都应表达相同的内涵和主题。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
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 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 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 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 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
实践活动: 搜集本地的古建筑图片,从功能、 结构、材料、和审美等角度进行分析。
艺制造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
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阅读:课本30页案例分析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 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 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 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 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 (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赵州桥距今已 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 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 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 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 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 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 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到明代达到高峰。 海外性坚质细的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不断进入 中国。使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把复杂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按照他们的意图 制造出来。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子。全 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 合理,面面俱到。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 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硬质材料对榫卯要求特 别高,这是硬质材料本身的特点所致,它不像 其他软木那样有耐受性。硬质木材顾名思义就 是一个“硬”字,大凡硬木都坚而脆,无伸缩 性。
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 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 奇般的榫卯结构。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 还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 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 子中。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 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 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家具发展规律 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传统建筑的精 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 赋予它生命的。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 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民们的智慧。
练习:课本33页
盖里椅
功能:在使用功能上,盖里椅具 有其他椅子相同的功效,唯一的缺点 是没有扶手,而且椅子面过于平直, 坐久了人会觉得不舒服。 结构设计: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 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占地面积小, 却十分平稳。但椅子的旋转性差,不 能随意转动使得它灵活性也差。 制造技术:盖里椅要达到整体统 一的完美线条和弯曲效果,还要考虑 到重心的位置高低和椅子承受能力的 大小,对制造来说,是一次挑战。 审美:盖里椅的结构传达出一种 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雕 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形成 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阅读:案例分析
蛋形椅(课本32页)
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20世纪丹 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 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也是 仅有的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建筑 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计师。 他的作品不仅是博物馆中的经典藏 品,更成为丹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如一个杯子或者一盏壁 灯。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 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 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 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 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 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 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 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 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 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 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 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 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 桥基的位置。”
岳阳楼
黄鹤楼
飞檐5层,从 楼的纵向看各层 排檐与楼名直接 有关,形如黄鹤, 展翅欲飞。整座 楼的雄浑之中又 不失精巧,富于 变化的韵味和美 感。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 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 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 斗拱传递到柱上。它有 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 屋顶和屋身的过渡。此 外,它还是封建社会森 严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和 重要的建筑尺度衡量标 准。斗拱一般使用在高 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 大式建筑。因为斗拱的 重要性,历代建筑对它 十分重视,使它成为判 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 之一。
饕餮,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 上。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 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赵州桥栏板上的饕餮(仿隋朝栏板)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 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 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 碑。
案例分析: 飞檐、斗拱 (课本3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