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能动装置第一章-1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能动装置第一章-1
回 转 式
螺杆式:单螺杆、双螺杆、三螺杆、五螺杆泵, 压缩机,液压马达、膨胀机
罗茨式:泵、风机 滑片式:泵、压缩机和液压马达 涡旋式:压缩机、泵、膨胀机 滚动活塞式:压缩机、泵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容积式机器的特点: 工作时形成一个封闭的工作腔 工作腔的容积不断变化 工作机构作用于流体的力是静压力 流体的压力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本专业内容:
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等之间转 换原理及其装置(机械、设备)。
本课程的内容:
讨论能源、动力部门(包括工艺过程与 装备)的机械、设备、装置的组成、结构、 工作原理和性能。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绪论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三大支柱之一。人类利用能 源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历史。这个 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火的发现和利用; 畜力、风力、水力等自然动力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开发和热的利用; 电的发现及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 三次大的转换: 木材等 煤炭 石油 多能源结构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基地总体参观
一、实习的目的
了解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的分类、动力装 置与这些机械设备的关系。
二、 实习要求
根据参观和了解,写出第一次的报告:时间、 地点、内容(记述)、小结。 单独计算学分。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三、 实习思考题 1.将表1-1中的各种机械的结构简图与实物模型对 比,重点了解其中几种,建立一些实物模型的概念, 例如径流式、活塞式…… 2.将表1-2中的各种热交换器的结构简图与实物模 型对比,重点了解其中几种,建立一些实物模型的 概念,例如管式、板式…… 3.根据流体流动方向,观察并说明所见到机器设备 中面积(速度、压力)是如何变化? 4.观察所见到的系统装置,了解其中有几种流体流 动,每种流体经过的部件分别是哪些机械和设备
98年调整
1个专业
学分制建立与教学计 划调整 能源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课程建设与发展: 2000年 讲义 2001年 开始授课 2003年 配套教学基地建设 2004年 部级规划教材 2005年 进入学科平台建设 2008年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多专业原 理整合
课程主 体形成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第二节 能源与动力装置的分类 一、流体机械
流体(液体和气体)为工质,与外界进行能量和质 量传递的机械被力机械和气体机械;
根据能量是输出还是输入机械功可分为动力机械 (或原动机)和工作机械;
按工作原理又常分为速度式(叶片式)、容积式(往 复、回转)和其它形式的流体机械(如射流泵等)。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之七:制冷空调系统 热力循环是通过 工质膨胀将热能 转变成机械功输 出的循环,常称 之为正循环。 逆循环是输入机 械功(或热能), 对工质进行压缩 而获得热量(热泵) 或冷量(制冷)。
饱和液 体
机械功 工质流动 膨胀机或节流阀 热量 冷 却 器 压缩机 蒸 发 器 热量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换热器的分类
按流动方向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按传热方式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间 壁 式 混 合 式 管 式 板 式 沉浸式、喷淋式、套管式、 管壳式、翅片管式、热管式 波纹平板式、板壳式、 螺旋板式、板翅式 蓄 热 式 回热式或 再生式 如热风炉
直接接触式 如冷却塔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我国能源与动力领域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 很大。 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很低,每度电消耗煤高达366 克,比发达国家多45克。 一次能源转化成电力的比例只有22%,而发达国 家平均为36%。 工业炉的热效率一般为60%左右,而日本达到 80%以上。 内燃机的油耗率也要比国际先进水平高8-15%。 我国人平均能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单 位产值能耗则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动力系统之一:火电厂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之二:水轮机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之三:核电站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之四:风力发电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之五:内燃机
工质在汽缸内 进行压缩、点 火、燃烧、膨 胀做功。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之六: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是内燃机的 一种形式,它又与蒸 汽轮机同属于热力涡 轮机,燃气轮机的工 质是燃气而不是水蒸 汽,因而与蒸汽轮机 装置相比,燃气轮机 装置省去了锅炉、凝 汽器、给水处理等大 型设备。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平衡和运动 规律的学科。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一、物质的三态(p-v-T表面)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状态之间的改变称为相变。
固体变为液体称为熔解(或融化)
液体变为固体叫做凝固
固体变为气体的现象称为升华
反映三态关系的: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二、流体的性质
基本状态参数
是可测量的状态参数,被称为基 本状态参数。通过基本状态参数可以导出其它参数。
p、T、ρ
dp a= d
0.5
( RT) 0.5
临界参数
当气体速度c与当地音速a相等时(即马赫数 M=c/a=1),气体达到临界状态,相应的气体参数也 被称为临界参数 。
质量比热:是单位质量气体的温度变化一度
时传递的热量。 定压比热、定容比热 比内能 比(热)焓
比熵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五、典型的热力过程 动力装置中,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都是由热 力过程或热力过程组成的循环来完成。 对于简单可压缩系统,有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 保持其中一个状态参数不变的过程被称为基本热力过 程,如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熵过程。 流体各状态参数都同时发生变化的过程被称为 多变过程,其过程方程式为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1. 间壁式:
(1) 管式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2)板式
(3)(热)管式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2. 混合式
3. 蓄热式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三、应用
2010年有生产1000万辆汽车的能力,舰船、飞 机、巡航导弹 96年统计,人均发电900Kw.h,仅世界平均值的 1/3,装机容量2.5亿KW, 2010年到5亿Kw。 风机、泵、压缩机的用电量占全国发电量1/3左 右。 冰箱、空调(超1亿台/年)、冷藏链、低温。 能源动力、电力、冶金、航空航天、石油、化工、 药业、农业、矿业、天然气、激光、卫星、芯片。
液体
气体 液体 气体 液体 气体 液体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二、 换热设备(热量交换)
换热设备是动力工程中常见的能量(热能)交换装备。 换热设备包括各种的热交换器和锅炉、燃烧器等, 例如制冷装置中的蒸发器、冷凝器;火力发电装置中 的省煤器、预热器、过热器、再热器、凝汽器、加热 器等;燃气轮机装置内的中冷器、回热器等。 热交换器一般是固体两边壁面的流体通过对流进 行热交换,也有通过辐射、两流体直接接触等方式 进行热交换的。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热力循环的完善程度评价
动力循环:用热效率评价 制冷系数评价(制冷)
供热系数评价(热泵) 总称。
低温低 压湿蒸 气
机械功
高温高压蒸 气
低压干蒸气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之八:泵站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其他动力系统 • 液压传动系统 • 液力传动系统
•
•
压缩空气系统
供水系统
•
•
供暖系统
控制系统
•
•
‥‥‥
生命系统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小结之一
化学能 核能
燃烧室 热能 反应堆
热 交换器
临界压力pcr、临界温度Tcr、临界密度cr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可压缩性
流体的体积V随压力p变化的属性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体积压缩率: 弹性系数: 体膨胀系数
马赫数大
dv d / v / dp dp
dp E d
dv / v dT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第三节
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础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的储存、转化和转移以 及物质性质的科学。 能量的储存形式有:内能(与温度相关联)、动能 (由于运动引起)、势能(由于位置升高引起)和化 学能(由化学组成引起)。 能量会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其它的形式。
能量以热或功的方式穿越边界进行转移。
工质内能 动能势能
电能
发 电机
机械功
流体 机械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小结之二
机械功
流体 机械
工质内能 动能势能
机械功
流体 机械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小结之三
机械功
膨胀机
or
节流阀
热 量
换热器 压缩机
换热器
热 量
机械功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动力系统的三大部件(按功能) 燃烧室(炉膛) 换热器 流体机械
三、状态方程式 表述了压力、温度和密度三个基本状态参数的关系 状态方程式:
p z RT
z为压缩因子,z=1时为理想气体,z可以大于1或小 于1。 有许多状态方程被推荐用于计算非理想气体的状态。 如van der Waals状态方程:
RT a P 2 vb v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四、几个重要的热力学概念 比热(容)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流体机械分类表
原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