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文字说明 1 编制依据 1.1 招标文件 (1) 《舟山市 渔港防波堤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 《舟山市 渔港防波堤工程施工图设计图》 (3) 施工招标文件补充文件 1.2 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规定和法规 (1)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2)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 (3)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1.3 我公司“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文件。 2 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主要工程内容 2.1.1 地理位置 舟山 渔港位于舟山市普陀区,舟山本岛南部。港区位于 岛西南部。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地震烈度为七度。 2.1.2 主要工程内容 500m长抛石防波堤一座 2.2 自然条件 2.2.1 气象 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台风和寒潮经常袭击或影响本地区。
根据普陀区气象站1961~1980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主要气象数据如下:
2.2.1.1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6.1℃ 月平均最高温度: 26.8℃(8月份) 月平均最低温度: 5.5℃(1月份) 极端最高温度: 38.2℃(1971年8月21日) 极端最低温度: -6.5℃(1967年1月16日) 2.2.1.2 降水 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86.4mm,主要集中在3~9月。年降雨天数为117.4天。 2.2.1.3 风况 根据普陀区气象站1961~1990年的风况资料,本区常风向为偏NNW和偏SE。前者频率为34%,后者为24%。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也基本上以该两方向为甚。偏SW向不但出现频率最少且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也都最小,详见表1:
普陀站各向频率、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 表1
方向 项目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频率P(%) 9 6 4 9 4 5 7 12 3 平均风速5.5 5.3 4.2 4.9 4.2 4.4 4.9 5.8 4.6
V(m/s)
最大风速Vmax(m/s) 35 24 28 32 20 24 28 24 14
方向 项目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频率P(%) 2 1 2 3 4 12 13 3 平均风速V(m/s) 4.2 3.0 3.0 3.5 5.2 5.7 5.6
最大风速Vmax(m/s) 15 10 12 22 27 25 28 本区累年最大风速为35m/s,极端瞬时最大风速大于40m/s。 2.2.1.4 台风和寒潮 台风和寒潮均是本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本区易受台风侵袭。根据有关资料,1949~1989年影响本区的台风平均每年3.1个,最多年份为1978年达6个。除1949、1950年每年分别为1个外,其余各年都在2个以上。但近年来亦有全年未受台风影响的特例,如1991年。 2.1.5 雾 3~5月为多雾季节,其雾日占全年雾日的65%。8~11月份为少雾季节,仅占全年的10%。年最多雾日为49天,最少为25天。 2.2.2 工程地质 根据2003年7月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审阅勘察研究总院编制的“ 渔港防波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建防波堤外海底地形起伏较大,海底面标高介于-15.0~-5.0m。 2.2.2.1 地质分层
本次勘察在场地范围内揭露的岩土层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各岩
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空间分布情况自上而下依次分述如下: 1层 含粘性土碎石、细砂: 灰色,含有碎石(局部含量较多)及粗砂,松散,局部以含砾砂粘土为主(ZK2),饱和,层厚为0.20~0.50米,性质不一,分布于ZK1~ZK3孔。 1-2层 含粘性土碎石、细砂: 灰色,稍密为主,含有碎石(局部含量较多)及粗砂,质不均,分布于ZK4~ZK13孔。厚度为0.40~5.80米,性质尚好,为混合土。 2-1层 粘土 黄灰色~褐黄色,可塑,干强度高,摇震反映无,韧性硬,土面光滑,含铁锰质斑点,湿,层厚为1.0~12.10米,厚度变化较大,除ZK13孔外均有分布。 2.2.2.2 岩土工程分析 工程地质单元层的岩土参数统计和确定 通过本次勘察获得的土工试验成果及动探数据,按层进行统计,统计出最大、最小、平均值、变异系数、各层地基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见附表,特殊试验统计成果可见下表2。通过对各种土试验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大部分指标反映了土的基本特征,指标准确可靠。从统计成果分析,一般各地基土主要物理指标(W、e、WL等)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低变异性指标:力学指标(a1、E0.1-0.2)的变异系数一般在0.1~0.2之间,属于变异性指标。 2.2.2.3结论及建议 1、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值详见表2中各值。
2、各层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特殊试验指标见表2。
3、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区内,拟建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Ⅰ~Ⅱ类。场地无液化土层。 2.2.3 工程水文 2.2.3.1 潮汐、潮流 2.2.3.1.1 潮汐 潮汐类型 根据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02年2月编制的“舟山市普陀区 渔港水文测验分析报告”,由于水文测绘的验潮时间较短,进行潮位特征值计算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故引用历史资料分析潮汐类型。测验区属半日潮海区,即在一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其高度比较接近,涨、落潮历时相差不一。 2.2.3.1.2 潮流 1、潮流运动形式 由于港区地形变化大,故港区K1、K3、K4呈典型的往复流运动形式,K2
站具有旋转流性质。
2、单宽潮量 经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计算,得出下表的结果: 单宽潮量 测站 潮次 潮型 潮量(m3) 方向( °) K1 大潮 涨潮 191600 295 落潮 176600 154
3、涨落潮流历时 涨落潮历时是反映潮流不对称性的主要指标之一。除潮波变形外,还受气象、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表层受风的影响较大。 平均涨落潮历时详见下表: 平均涨、落潮历时
从表5来看,K1 、K2测站均为落潮流历时长于涨潮流,两测站涨落潮流历时分别为45分和7小时28分,可见K2测站落潮流历时远长于涨潮流,这于该处海域地形及流态有关。 4、实测最大流速、流向
小潮 涨潮 137000 320 落潮 144600 167
K2 大潮 涨潮 47700 322 落潮 281800 136
小潮 涨潮 28200 283 落潮 247500 172
K3 大潮 涨潮 166730 300 落潮 1665900 117
小潮 涨潮 577000 318 落潮 211900 141
K4 大潮 涨潮 409200 313 落潮 439700 143
小潮 涨潮 342200 310 落潮 207500 135
测站 潮型 站 号 K1 K2 K3 K4
平均 涨 5:49 2:35 6:32 6:14 落 6:34 10:03 5:49 6:18
各测站实测最大流速、流向见表6~8。表中测点最大流速为垂线上各层
次中的最大值,垂线最大流速为垂线平均的最大值,它们通常发生在涨急、落急时。 实测最大流速、流向
期 潮测站 测站
涨潮 落潮 大潮 小潮 大潮 小潮 流速 流向 流速 流向 流速 流向 流速 流向
K1 测点 97 294 56 339 80 144 56 154
垂线 88 301 51 339 74 158 52 134
K2 测点 69 318 33 302 110 101 77 148 垂线 64 320 31 301 95 102 65 142
K3 测点 228 291 67 315 189 121 57 85 垂线 214 297 56 315 173 120 47 82
K4 测点 176 316 107 308 139 146 79 131 垂线 143 315 89 296 116 144 63 126 实测垂线分层最大流速、流向(大潮) (单位:流速:cm/s,流向:°)
潮 型 表0.2H 0.4H 0.6H 0.8H 底层 垂线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流涨97 2996 2888 2994 3092 3072 2788 30落80 44 78 1577 1580 1665 1669 1574 15涨63 3261 3265 3269 3164 3163 3164 32落90 1295 94 95 98 111093 1187 109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