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效果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通过笔者近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文能够反映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活动等,同时,教师通过批改,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尤为重要。
我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德育渗透的:(一)激发共鸣,在命题中育人作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作文的命题对学生对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重视命题的德育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教“作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
通过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进行德育和美育,引导学生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和认识人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如《我的____》、《我敬佩的一个人》、《夸夸___》等。
2、结合学校活动、班队会活动命题,例如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命题:《参观___有感》、《清明祭扫革命烈士墓》等。
结合课外活动命题:《为母亲河洗脸》、《我是环保小天使》等。
3、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命题,例如“六一”儿童节后命题:《欢乐的儿童节》,“元旦”前后命题:《春节来了》等。
(二)以情动人,在指导中育人大千世界,精彩纷纭的社会现象每天都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新也有旧、有是也有非、有善也有恶。
如何引导学生判断是非,区别荣辱、分清好坏,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认识逐步靠近真理,使其感情逐步走向健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读后感”、“观后感”等鼓励家长提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健康精神食粮。
例如:帮助选择健康的读物,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与良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建立起“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学会把书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目标追求。
2、通过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生活情趣。
例如:调查“留守生问题”,走进“福利院”,问卷“学生零食情况”……。
(三)赏识激励,在批改中育人现在的学生从学词造句到缀段成篇,正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得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教师要象教孩子走路一样,积极加以引导。
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要十分注意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积极有意义,选材是否实事求是,认识是否正确。
所有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而一旦学生被笼罩在赏识的氛围中,其变化是令人欣喜的。
赏识学生,给学生以信心,他们会在师爱的培育下,茁壮成长。
在作文《珍惜粮食》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差生只要用自己的话把图画意思说清楚;中等生要求把吃饭的场面和心理活动写得具体点;优等生要求在写好细节的基础上,对剩饭的处理上有所创新。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一念之差,并不断用爱心滋润着,那将又是一个尖子生诞生的神话。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请翘起您的大拇指,因为它将是我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这是学生们的心声。
(四)求真务实,在讲评中育人文章贵在真实,人格重在诚实。
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借助范文,虚情假意,或者编造情节,堆砌词语,脱离生活实际。
一次训练学生仿写,仿照《农贸市场》一文写《菜市场》。
结果有的学生仿写重在“仿”上,甚至大段段抄袭课文,还有的学生胡编乱造,说“花了五元钱,买了两只大肥母鸡”。
我们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在讲评中严肃地指出其做法的错误性,说明文章既要有模仿、借鉴,又要有创新。
然后鼓励学生到农贸市场去亲身体验,重新进行创作,经过修改,学生仿写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抽出格言式的句子重点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古代到现在,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
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
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
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
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
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讲解《生命的意义》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
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生存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三、通过不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
其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厚炽烈的爱国思想,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在对教材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七根火柴》、《梅岭三章》《最后一次讲演》等,让学生从前辈的抗争史与创业史中了解什么是毅力,自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
陶冶自身修养。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天下,放眼未来。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所生存的土地是神圣的,同时也是渺小的,它所蕴含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从而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
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
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
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
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
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
还应该配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似亲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例如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提。
我引导学生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列动词:“踹”“扑”“摸”“拉”“抓”“跑”“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质,惨烈的场面使学生震撼。
借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能勇于上前相帮,做到见义勇为。
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经过这一课的学习,许多学生发生变化,主动帮助别人,关心集体的事情越来越多,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原来纪律涣散的班级在学校团体操汇演中取得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五、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我的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