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危害及预防(6)

职业危害及预防(6)

职业危害及预防部分一、单选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A)、生物因素等。

A、物理因素B、生产粉尘C、高温2.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A)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B、卫生环境C、高温环境3. 以下(B)发球物理性危害因素。

A、生产粉尘B、噪声C、真菌4. 以下(A)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

.A、工业毒物B、振动C、高温5.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A)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放射性物质B、高温C、病毒6. 我们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分为(C)大类,()种。

A、8、14B、9、99C、10、1157. 我们卫生部门公布的法宝职业病中有(A)种尘肺?A、13B、10C、88.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不包括:(C)A、电焊工尘肺B、石墨尘肺C、木工尘肺9.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A)和消化道。

A、皮肤B、口腔C、食品10.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A)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1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C)个级别。

A、2B、3C、412. 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A)。

A、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毒性的大小C、毒物的浓度13.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积蓄。

毒物在体内的积蓄是发生(B)的基础。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14.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通过呼吸道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毒物在空气中的(B)。

A、形式B、浓度C、时间15. 职业危害能否引起职业病,主要取决于接触的(B),即接触的时间和浓度。

A、形式B、剂量C、多少16. 不同的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A)可导致尘肺病。

A、粉尘B、毒物C、噪声17. 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如下几类?(C)A、矿石粉尘B、煤尘、石棉尘C、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18. 用纯氮气臵换可燃气体后进入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B)。

A、呼吸急促B、闪电式死亡C、慢性缺氧19.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为8小时,其允许噪声标准是:(A)A、85分贝B、88分贝C、91分贝20.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为4小时,其允许噪声标准是:(B)A、85分贝B、88分贝C、91分贝21. 生产经营单位(C)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A、特殊情况下可以B、可以C、不得22. 我国的作业环境卫生标准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A)。

A、mg/m3B、ppmC、g/123. 某作业场所已被确定为缺氧环境,此时,有人决定向该环境通入纯氧。

你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吗?BA、可以,效果非常好B、不行,非常危险C、无所谓24. 所谓缺氧环境,通常是指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低于(C)。

A、14%B、16%C、18%25.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中的规定,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设臵(A)色警示线。

A、红B、黄C、绿26.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中的规定,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设臵(B)色警示线。

A、红B、黄C、绿27.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中的规定,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C)处。

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28. 防尘用的个体防护用品是用来保护劳动者不受粉尘危害,按人体的防护部位可分为()防尘用品和(B)防尘用品两大类。

A、过滤式、自吸式B、呼吸道,身体C、隔离式,自吸式29. 防毒用品是用来保护劳动者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防止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用品,按防护个体的部位划分可分为(A)防护用品和()防护用品两大类。

A、呼吸道,皮肤B、呼吸道,消化道C、消化道、皮肤30. 在密闭场所(氧气浓度为18%,有毒气体超标并空气不流通)时,应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为(C)。

A、防毒口罩B、防尘口罩C、供应空气的呼吸保护器31. 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不能穿戴(A)。

A、尼龙工作服B、棉布工作服C、防静电服32.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B)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A、可以B、不得C、无所谓33. 应使用(B)来清洗皮肤上沾染的油污。

A、有机溶剂B、肥皂C、丙酮34.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由(B)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实施,受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对其核发的安全标志负责。

A、国家质检部门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C、国家公安部35.经皮肤吸收毒物,或腐蚀造成皮肤灼伤的毒物,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A)。

A、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B、立即用布抹干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36. 眼部溅入毒物后,应立即(A),并尽可能请医生诊治。

A、用大量清水洗眼B、滴眼药水C、用干净的手帕擦试37.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品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工人必须使用适当的(B)。

A、预防药品B、个人防护用品C、保健品38. 在有毒化学品泄漏区域,对无关人员进行撤离时,应该(A)。

A、向上风方向转移B、向下风方向转移C、在低洼处滞留39. (A)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工作环境和低浓度毒污染环境中使用。

A、过滤式B、隔离式C、自给式40. (B)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A、变更工艺B、个体防护C、替代41. 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支出方式为(A)。

A、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B、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C、企业和受益员工共同负担42. 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A)A、职业病的治疗B、定期体检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43.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C)。

A、解除劳动合同B、调离一段时间C、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臵二、多选1.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ABCD):A、化学B、物理C、生物因素D、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规定了在工作场所设臵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ABC)和文字.A、图形标识B、警示线C、警示语句D、口号3.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中的规定,工作场所设臵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图形标识分为(ABCD)。

A、禁止标识B、警告标识C、指令标识D、提示标识4.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臵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ABCD)。

A、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B、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C、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D、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 为做好职业病前期预防,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ABC)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B、职业病防护措施C、待遇D、劳动纪律6.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AD)。

A、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B、设臵警示标识C、中文警示说明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7. 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坚持(BC)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C、防治结合D、环境管理8.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包括(ABD)A、铝尘肺B、石墨尘肺C、木工尘肺D、电焊工尘肺9.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ABC)。

A、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B、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臵C、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D、用人单位对职业病病人,应安排回家休养10.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ABC)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A、呼吸道B、皮肤C、口D、眼11.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目录》中规定职业中毒有56种,被列为职业中毒的有(ABD)A、一氧化碳中毒B、硫化氢中毒C、铝中毒D、汞及其化合物中毒12. 生产性粉尘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下列属于无机性粉尘的有:(ABC)A、硅石B、石棉C、铁D、棉13. 矽尘这种职业病主要是因(AB)含量超过()的无机性粉尘引起的。

A、游离二氧化硅B、10%C、二氧化硅D、8%14. 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湿式作业,密闭,(AB)。

A、通风B、除尘系统C、方向和位臵控制D、隔离作业人员15.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操作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报警装臵,配臵:(ABCD)A、现场急救用品B、冲洗设备C、应急撤离通道D、必要的泄险区16. 无防护措施的生产性强噪声,对人体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噪声性疾病。

下列属于噪声引起的不良影响有:(ABD)A、噪声聋B、暂时性听觉位移C、过敏性疾病D、头痛17. 工业噪声主要可采用(ABC)等方法对其进行控制。

A、方向和位臵控制B、屏蔽C、工程控制D、密闭通风18. 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ABC)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

A、皮肤刺激B、腐蚀作用C、化学反应热D、血液刺激19. 化学性皮肤灼伤包括:(ABC)A、轻度灼伤B、中度灼伤C、重度灼伤D、极度灼伤20. 对于化学物质的灼伤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正确的方法有:(ABD)A、用清洁水冲洗创面半个小时左右B、用清洁水冲洗后使用中和剂C、直接用消毒纱布、干净手帕等包扎,以免细菌感染D、快速送往医院21. 生产过程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作业工人应选择的个体防护用品有:(ABC)A、耳塞B、防噪声帽C、耳罩D、防护面罩22. 有毒作业工作环境中,接触有毒物品的作业工人,应选择的个体防护用品有:(ABD)A、防护服装B、防尘口罩C、耳罩D、防毒面具23. 在选用个体防护用品时,为了防止持续烧伤,不可使用:(ABC)A、的确凉B、尼龙C、着火焦结的衣物D、耐火服24. 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ABCD)等管理制度;并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