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研究法.
事件窗口指所研究事件对样本股价产生影响所覆盖的期间, 即样本股价变动的观察期间。 事件窗口以事件日为轴心,向前后各若干日(或周、月)。 不同学者选择事件窗口的长度不一样,通常是(-60, 60)~(2,2)。 窗口长短需考虑:事件影响力的时间长短;其他事件的干扰。
李志文等对该文的评价
在计算非正常报酬率时,估计窗口和事件窗口几乎完 全重合,这样就很可能导致事件效应与预期收益的相 互混淆,从而影响最终的实证结果。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定义事件及事件窗口(提出假说) 选取样本 确定正常回报 计算异常回报 显著性检验 解释和结论
1.定义事件及事件窗口
常见事件:盈余信息公布;股利发放信息公布;其他信息公 布;审计师变更;董事长变更;并购
(2)估算30种股票的夏普模型,即 R it=α i+β i Rmt (i=1,2,…,30;t= -53,…,1,0,+1,…,+21) (3)计算样本期间各种股票各日的超常收益率,即 Eit=Rit- Rit=Rit-(α i+β
~ ~ i ~ ~
Rmt)
(4)计算年盈利信息公布日前后1个月期间各组股票的平均 日超常收益和累计平均日超常收益率,即
股价变动的关系如何?投资者是否真正关心上市公司的盈利 或只是投机交易?就盈余信息而言,股市是否具有效率?
论文收集了上海证交所30家上市公司1996年4月期间在《金 融时报》公布的1995年盈利信息,以实证方法分析上市公司 盈利信息报告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探讨投资者行为,进而研究 上海股市的效率问题。
三、样本选择和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30家公司为样本,根据其 在1996年4月份公布的1995年财务报表的盈亏情况,将 其分为A和B二组。
A组定义为“亏损组”,它包括每股收益在0.1元以下的 15家企业;B组定义为“盈利组”,它包括每股收益在 0.1元以上的15家企业。 样本时限为1996年1月2日至5月31日。因为各公司盈 利报表公布日不同,调整后共计75个交易日。
二、研究方法
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报告与股价变动关系的研究方 法主要有二种。 一是毕夫尔(1968)提出的“股价反映程度分析 法”;二是布尔和布朗(1968)提出的“累计超常 收益分析法”。 本文采用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
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首先将上市公司分为盈利程 度高和低的二组,以上市公司在盈利信息公布时间 (t=0)前后一段时期为样本时限,分别估计这二组 中各上市公司的夏普模型,即
^α Rit=
^ β iRmt^ i +
AR 然后分别计算这二组中各上市公司的超常收益率 ^ 和每组的平均超常收益率,即
Hale Waihona Puke ^ Eit=Rit-Rit
1 ARt N
Eit
i 1
N
(t=-K,…,-2,-1,0,+1,+2,…,+K)
最后,计算每组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即
CAR
i K
ARt
第三,在盈利信息公布后,CAR呈现显著的变动(B升A降) 规律。 这表明在盈亏信息公布后,投资者仍然可利用公布的盈 亏信息在交易中获得超常收益。由此可推论,就年度盈 利信息而言,上海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型效率。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违规操作屡禁不止,投机 特征依然显著。因此,规范股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 而道远。
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及其 应用
例文分析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例文: 吴世农 黄志功.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报告、股价变 动与股市效率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7.4
引言 研究方法 样本选择和实证分析 实证结论及启示
一、引言
关于股市效率的有关综述 (略) 提出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较短,上市公司盈余信息与
第一,必须切实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 化管理工作。 第二, 我国投资者素质较低,投资者应克服盲目跟进的投 机交易行为,提高投资分析和决策水平。 第三,国有企业改为上市公司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体制改 革的终结。股份公司仍然要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代 理人成本太低”的问题,促使股份公司的经理自觉维护股 东的利益。
T
(T=-K,…,-2,-1,0,+1,+2,…,+K)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分析AR或CAR在盈利信息公开发 布时间(t=0)前后的变动态势,即上市公司股价变动 发生于零点之前或之后的若干日、周或月的规律。
如果股市具有半强型效率, 股价已经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在新的盈亏信息公布后,超常收益不应存在。根据这一 理论,在新的盈亏信息公布前后,AR和CAR的变动规律如图A和 图B所示。
1 ARt N
Eit
i 1
15
(t=-21,…,-1,0,+1,+…,+21)
CAR
i 21
ARt
T
(T=-21,…,-1,0,+1,…,+21)
(5)绘 A和 B二组的 CAR图型 ,结果如图 C所示。
四、实证结论及启示
第一 ,在年度盈利信息公布前3天或前6天的一段 时间 ,盈利差的A组其CAR呈上升趋势 ,而盈利好 的B组其CAR却呈下降趋势。 这一方面表明投资者在最新一轮股市增长过程中 , 盲目跟进 ,并无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 ,投机行为 十分明显 ;另一方面表明B组的公司可能披露过误 导投资者的信息。
(1)计算30家上市公司在样本期间的日收益率Rit和市场日 收益率Rmt,即
其中:P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日的收盘价; Pi(t-1)是第i种股票在第(t-1)日的收盘价; D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日的每股分红派息;Pmt是上证指数在第 t日的收盘价;Pm(t-1)是上证指数在第(t-1)日的收盘价。
第二 ,虽然实际上“盈利信息公布的有效时间”一般为 “信息公布之日至前 1或 2天”,但结果显示在年度盈 利信息公布 3天前或 5天前 , A组的 CAR就开始急剧下 跌 ,而 B组的CAR开始快速上升。 这表明普通投资者在“盈利信息公布的有效时间”之 前图C (CAR(A)—;CAR(B)…)就已知公司的盈亏状况, 也表明投资者在得知公司盈利信息后,才根据其盈利状 况进行正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