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课外1、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15. 柳枝刚刚吐出淡黄的嫩芽,颜色还有一半未曾匀净。
16.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1、第二句中的“才”,“半”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使人仿佛看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
不但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2、后两句从反面着笔,用了反衬手法。
请作具体赏析。
答:用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新”,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表现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2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19.景中有情(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19、(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3、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15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4、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7.湍急8.“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5、(2012浙江台州)(一)秋夜山居(4分)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14.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6、田家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5.(2分)明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2.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8(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10、(一)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6.答案: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闲适恬静(3分)11、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2分)(二)7. B (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8.迟暮萧瑟,明朗绚丽12阙题①(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8.(1)(1分)幽(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13、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①劳歌:送别歌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1.(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14、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15.向往自然,追求宁静16.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15、(2012山东德州)二、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0.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派(2分)1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0.答案:小令婉约11.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明、高楼雁鸣12.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17、(一)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7.(1) 单调、清冷(1分)(2)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答:①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18、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⑤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4分)20.6分(1)2分,影、雁、根、蓬(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1分)“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1分)19、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6.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7.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6.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7.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3.(4分)(1)(2分)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若有若无(2)(2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21、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②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2. 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的特点(3分)3. 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5分)2.春游(游览)顺序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3.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2分)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1分),有色有声(1分);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1分)22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6.(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25、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23.(1)秋季、冬季(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26、秋夜曲张仲素①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1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1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1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7、咏路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8.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分)9.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8.答案: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