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在会计计量属性中,人们普遍认为最可靠而且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历史成本。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成本是过去的概念,能够反映过去的时点和价值,能够准确的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

二是因为历史成本数据确定,其精确性和可验证性便于核查。

然而,资本市场在不断向前发展,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受托责任观变成现在愈来愈多的选择决策有用观。

显然,在决策有用观下历史成本符合要求,但是却无法满足决策有用观。

因而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业到公允价值上面。

公允价值面向市场,这是与历史成本最大的不同,也正因为这样,公允价值填补了历史成本的缺点。

以自愿,公开,公平的商品交易为前提,不仅能加强市场透明度,而且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能更客观的显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决策相关性的目的。

21世纪以来,公允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其在会计领域地位也随着不断提升,由此,中国的会计准则发展方向逐渐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公允价值这一方式被重视起来。

所以,何为公允价值,它的特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人们要如何确认和使用公允价值,采用这种计量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首先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经过对公允价值的深刻研究,能够帮助中国在会计理论上取得较大进步。

市场环境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彼此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经济环境能够促进会计也的发展,相反,会计理论的成熟,也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前进。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企业合作越来越多,形式也逐渐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作为指导,与此同时,所制定的新的会计理论又需要在当前所在的市场环境中加以规范。

(2)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产物。

它的出现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我国公允价值不能独立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资本市场。

除此之外,完善的会计理论也更有助于增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表明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逐渐向国际接轨,与国际会计发展相一
致。

近几年来,像美国这种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公允价值,其地位不言而喻。

因此公允价值再次在我国推广,增强了我国会计界同国际会计接轨的信心,也是我们的决心所在。

新准则的实施可谓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为我国会计实务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会计理论中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研究,充分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一方面可以加大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比如企业股东会,相关政府,社会大众了更好的了解该企业,并且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最终促进中国整个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1.2文献综述
(1)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就公允价值的计量和应用而言,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国和英国,其他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FASB和IASB展开的研究。

1953年,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来自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APB的第43号研究中,该公告明确指出非货币交换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定价方式,应该按照其放弃或取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依据。

1973年以来,FASB一直研究公允价值,始终没有停止过报告。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只有在个别资产类项目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到了八十年代,逐步拓展使用范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FASB更是进一步加大应用范围,将金融工具包括在内。

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经过仔细认真的思考,正式出台了公告FASB157,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定义。

(2)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从1982年开始,IASB开始着手研究公允价值,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不动产租赁,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等。

1995年IASB颁布的工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定义了公允价值。

此外,该公告中首次提到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价值,可谓是开启了先河,报告要求对所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包括已经确认和没有确认的,都要及时披露
2004年,IASB又对32号和39号公告中,涉及金融工具的部分进行了修改,这一举措使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取得了重要突破,从此迅速发展。

2011年,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