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B.从开始到25分钟,CO2的转化率是70%
C.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到800℃,再次达平衡时平衡常数减小
D.从20分钟到2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可能是增大压强
3.反应 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0s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容器中D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
答案选B。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M)= =1.33×10-5mol/(L·min),A正确;
B.①②不同的是温度,②的温度高于①,在相同的时间段内,②中M的浓度变化大于①,说明②中M的降解速率大,B正确;
C.①③对比温度相同,③的pH大于①,在相同的时间段内,①中M浓度变化大于③,说明①的降解速率大于③,C正确;
B.从开始到25分钟,甲醇的浓度变化为 ,根据二者计量数关系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也是 ,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 ,B正确;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正确;
D.20分钟到2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因为左边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右边,所以压强增大, 的含量增高,但是当压强增大,浓度应该立即增大(有突变),不会有渐变过程,不符合,D错误。
D.①④对比M的浓度不同,0-15之间段内,④中M浓度变化小于①,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D错误。
答案选D。
6.D
【解析】A.2min末测得此时容器中C和D的浓度为0.2mol/L和0.4mol/L,根据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1,A错误;B. 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B应该是0.2mol/L,则2min时,B的浓度为1mol/2L-0.2mol/L=0.3mol/L,B错误;C. 消耗B应该是0.2mol/L,则0~2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2mol/L÷2min=0.1mol·L-¹·min-¹,C错误;D. 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B应该是0.6mol/L,物质的量是1.2mol,则此时A的转化率为1.2mol/3mol×100%=40%,D正确,答案选D。
②用物质B来表示0~2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③从反应开始到2s末,A的转化率为__。
④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填序号)
A.vB(消耗)=vC(生成)
B.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vA:vB:vC=3:1:2
E.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二、综合题
11.(1)已知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各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
aA(g)
bB(g)
2C(g)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1):
1.5
1
0
2s末物质的量浓度/(mol·L-1):
0.9
0.8
0.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
A.x=2
B.2min时,B的浓度为0.4mol/L
C.0~2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2mol·L-¹·min-¹
D.此时A的转化率为40%
7.—定温度下,向10mL0.40mol/L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忽略整个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如表所示: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有关物质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Z = 3X+2Y
B.t0时,X、Y、Z的质量不再改变
C.t0时,Z的浓度为1.2 mol/L
D.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
10.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 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10
0.40
0.080
③
B.化学平衡时的特征作判断;
C.根据物质的量与体积计算浓度;
D.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判断。
【详解】
A.由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增大,X、Y为生成物,Z物质的量减小,Z为反应物,到平衡后,X生成1.8mol,Y生成1.2mol,Z反应1.8mol,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8:1.2:1.8=3:2:3,此后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 3X+2Y,A错误;
t/mmL
0
9.9
17.5
22.4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2Fe3++H2O2=2Fe2++2H++O2;②H2O2+2Fe2++2H+=2H2O+2Fe3+。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2+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反应①、②均是放热反应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 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0~3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_______mol·L-1·s-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A.根据X、Y、Z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产物,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800
0.20
0.30
a
④
900
0.10
0.15
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若5min未测得n(M)=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v(N)=1.0×10-3mol·L-1·min-1
B.实验②中,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
C.实验③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
B.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X、Y、Z的质量也不再改变,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平衡时Z的浓度c(Z)= =0.6mol/L,C错误;
D.根据可逆反应平衡的特征可知,反应处于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图象写化学方程式、计算浓度及运用化学平衡的特征解决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准确理解图象中有关信息,看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线的拐点、变化趋势是解答的关键。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出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 2NO2(g)(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温度(K)
pH
①
298
1
②
310
1
③
298
7
④
298
2
A.实验①在15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1.33×10-5mol·L-1·min-1
B.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
C.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③证明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
D.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④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5min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正确;
C.6min内,X的转化率为70%,即反应消耗了2.8molX,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了1.4molY,则容器中剩余0.6molY,C错误;
D.其他条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10mol,当2molY完全反应时可得到4molZ,但Y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得到的Z小于4mol,D错误。
D.t0时,反应停止,反应速率为0
2.500℃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H<0。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10分钟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5mol/(L•min)
7.D
【解析】
【详解】
A.Fe3+的作用是催化剂,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亚铁离子是中间产物,A错误;
9.在2L密闭容器中把4molA和2molB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2B(g) zC(g)+2D(g)。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1.6molC,又测得反应速率v(D)=0.2mol/(L·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4
B.B物质的转化率是20%
C.A的平衡浓度是1.6mol/L
(2)①锌电池有望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是2Zn+O2=2ZnO。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
②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图,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
12.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