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地 理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耕作方式 主要粮食作物 水田耕作业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农业 人 类 活 动 差 异 其他 生产 活动 作物熟制
备注 工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一、区域
2、区域的特点
• 层次性——区域大多可分
三江平原 属于 东北地区 东北平原 包括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一、区域
2、区域的特点
• • • • 层次性——区域大多可分 差异性——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整体性——同一区域内部性质相对一致 可变性——区域界限模糊; 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1.开发早期
地势平坦 地质黏重 地理 环境 河流、湖 泊和沼泽 分布较广 稠密的水系 成为人们交 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 使开垦困难
人类 活动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2.农业社会时期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ºC) 七月平均气温(ºC) 甲 102ºE,25ºN 1891 7.7 19.8 乙 113ºE,28ºN 68 4 32
3.乙地所在的省 A.是我国主要的柑橘、香蕉生产基地 B.是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九铁路纵贯南北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南 方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降水多。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 屋顶坡度大,房檐 小,进深和高度大且 宽 楼间距小
气温高,季节变化 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 本低
冰 雕
雾 凇
龙塔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ºC) 七月平均气温(ºC) 甲 102ºE,25ºN 1891 7.7 19.8 乙 113ºE,28ºN 68 4 32
人口、 城 市 密 集 人均耕地 低于全国 水平 生产规 模较小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 粮 仓 ” 地 位 逐 渐 让 位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稠密的 水 网
耕地被分 割破碎
机械化 难推广
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练习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 然因素是: ①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②交通落后 ③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④地势低平,土质粘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一、区域
1、区域的内涵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 ——具有面积、形状、边界 • 区域划分基础——地理差异 • 区域划分体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 •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
一、区域
1、区域的内涵
•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占据一定位置 • 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 区域的排他性 • 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
练习
有关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A. 区域是地理整体性的客观反映 B. 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限 C.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 D. 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 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北 方 降水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 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 筑成本高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降水少。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屋顶坡度小,房檐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 窄 楼间距大
练
习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 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 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 原发达
商业
练
习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差 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北部 B.松嫩平原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部 C.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流域 D.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部
练
习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 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 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 长
稠密的水系成为交 通联系的天然水道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 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反 而制 成约 为因 促素 进变 因化 素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大规模人口 迁移
劳动力 资源丰富
优越的 气候条件
我国重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我国主要的 粮食产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3.工商业发展时期
下图为某区城模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字序号与文化 景观的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5.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碱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