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 质
地黏重 的土壤不再成为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农 业 社 会
充足的 劳动力 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长
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候条 件还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 和棉花 生产基地。
(2)具有层次性
自然区域
温度带 干湿区 地形区
……
寒带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行政区域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县 自治县 市
乡镇
(3)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
整体性: 区域是各地理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3)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
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 面积远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 水网,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
现 代 社 会
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规模小 ,粮食商品率 低。在农业生产走向 规 位于模东化北、专平业原化和、华机北械平化原的,今在天全,国作棉为花全生国产“中粮的仓地”位的也地比位不已上逐新渐疆让南 部华北 和 平原。
A 3、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 B、长江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 C、东亚文化区、华夏文化区、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 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
区域是“自然地理环境综合体”和“生产地域综合体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
畜牧业和灌溉 农业
线路较稀,公 路交通为主
发展中
青藏高寒区
畜牧业为主
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落后
沿绿洲、河流、 铁路分布
荒漠化和盐碱 化
稀少 微弱
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例)
区
初期 阶段
概念:是指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 的
集中连片
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全国平均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地理环境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水区 平域 农
经 济 发业 展
类型 作物 熟制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发达
6、至江西井岗山地区,沿途可看到杭州西湖,江南低山丘陵 的茶园、竹林、梯田,在井岗山游览秋收起义纪念馆
7、至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沿途会看到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 上“地无三尺平”的崎岖地形,在西双版纳能看到热带季雨 林及傣族等少数民族风情。
工业化
矿产资源丰富
资源过度开采
湿地破坏
环境污染加剧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
区域A
区域B
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
(制约因素/优势资源)
人类活动
地理 位置
土壤
气候
地貌
生产
生活
生物
水文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 同,充分说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技 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完成1—3题。
少
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南方 水田 水稻 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上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地形);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气候)
地理 位置
经纬度位置
300N附近,120°E
430N~480N之间,1250E
任务1:运用地图和教材,比较分析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异同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北 降 水 由 南 向 北 减 少
黄海
中国第三大岛 东海
(长江流入东海)
南 富春江 钱塘江 杭州湾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嫩江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降
水
松嫩平原
由
东
松花江
南
向
西
北
减
辽河 辽河平原
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桑蚕基地 ④淡水鱼基地 ⑤热带水果产
地 ⑥油料作物生产基地 ⑦农业出口商品基地 ⑧长绒棉基地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个发展阶段:
开发早期
稠密的水系 成为
交通的阻隔
船的使用
发展时期
不再成为交 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 使人们
开垦困难
工具改进,技术改良
不再成为农 业的限制
农业社会
成为 粮食 、桑蚕 、棉花 生产基地
工商业发 展时期
粮仓、棉花生产地位被取代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了解区域的含义 -比较区域差异 -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 产生活的影响。
你知道吗?建筑、饮食、服饰和性 格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北京四合院
傣家竹楼
知道上面两幅图片是哪里的建筑吗? 直观看上去,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差别吗?
1、区域 “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区域 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明确或模糊),从空间尺度 看,区域有大有小。 。
商业贸易落后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区域发展方向差异:长三角--利用优越交通位置,内引外联,重点向 “高精尖”产业发展,农业发展退居其次
松嫩平原--土地优势、矿产优势明显,向全国 商品粮基地和重化工基地发展。
青藏高原“高寒”特征的形成及其影响
河谷农业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形成与表现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
相对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长江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条件
土地 条件
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主要土壤 耕地类型 耕地分布 人均耕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 1000~1200mm 件好
水稻土(肥沃) 水田为主 分散
少,低于全国平均
温带季风气候 400~600mm
水热条 件稍差
黑土(肥沃)
旱地为主
2、在锡林郭勒牧区能见到辽阔的温带草原及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畜牧业景观
3、至山西太原附近地区的途中,能观察到大同的煤矿、温带 落叶阔叶林,在太原附近可游览平遥古城
4、至华北平原南部地区,沿途可看到泥沙滚滚的黄河,辽阔 的华北平原上大片的棉田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奔腾的长江,在江苏南部平原能看到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的园林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①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②交通落后 ③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④地势低平,土质黏重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高原盆地, 海拔较高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流河 荒漠、草原 海陆位置 (气候)
距海远近
区域内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青藏高寒区
远离海洋 海拔最高的高原
高寒气候 湖泊、冰川广布 荒漠、草甸 海拔 海拔高低
垂直地带性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分布
对自然的影响
域
的
发
成长
展
阶段
阶
概念:是指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
段 人地关系:已显现出 不协调
段 后期 阶段
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须克服不协调的因素,寻找新的发展 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
济结构
以长江中下游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例
早 人们 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能力 期 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低下,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地理环境
区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比较项目
以北
以南
水 一月均温
热 状
温度带
况 降水量
年 干湿地区
<0℃ 暖温带
<800㎜
>0℃ 亚热带 >800㎜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 植 被 类 型 温带落叶阔 亚热带常
被
叶林
绿阔叶林
距海远近
地形和地势
气候 水文特征 植被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差异的主导因素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区域之间就有差异性
可变性: 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c 1.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 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A显的
性( )
A、相对一致性 差异
C、差异 整体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
B、绝对一致性 相对一致性 D、地带 非地带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高山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400毫米等降水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