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景山区国家森林城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

石景山区国家森林城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

• 七、总体布局
• 结合石景山区自然山水格局、森林资源特点和城市发展定位,依托现 有“山、水、轴、链、园”生态体系,对区域内山体、森林、河流、 绿地等生态载体进行整合,调整布局,力求均衡,形成“山环水绕, 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森林城市空间布局。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 契机,加速实现石景山区山水融城、绿树环绕、林园相嵌按照“补齐短板、增加容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突出特色”的思 路,通过永定河森林景观建设、沟渠沿岸生态景观建设和西山森林质 量提升三项重点任务实现山环水绕;通过西轴线森林景观建设实现绿 轴穿城;通过大尺度城市森林建设、首钢森林园区建设、社区森林景 观建设、绿道网络建设、城市森林创新示范五项重点任务实现绿链串 园。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和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两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 创建质量和保障创建效果。
• 三、评价标准和建设重点
•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石景山区涉及31项指标。 确定的建设重点为:改善城市森林分布格局、提升线性绿色空间质量,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加强森林城市建设宣传。
• 四、建设理念
• “森林石景山,生态复兴城”
• 五、 规划期限
• 规划基础期为2017年;创建期为2018-2020年:通过各项重点工程建 设,使石景山区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2021年建成森 林城市,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提升期为2021-2025年:通过继 续实施总体规划,并确保通过国家森林城市三年复核;巩固期为 2026-2035年:通过持续建设确保石景山区森林城市建设质量与水平 进一步提升。
• 六、创建目标
• 立足我区山水资源和绿化优势,围绕《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森 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大体系,按照 “补齐短板、增加容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突出特色”的思路, 加速实现我区山水融城、绿树环绕、林园相嵌、水清林茂的宜居森林 之城格局。2018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实现指标达标 与超越,市域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3%以上, 城区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 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城区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每万人 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2021年通过国家评审验收并获得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 九、保障措施
• 建立领导小组,构建高效组织保障体系,统筹全区创森工作。
• 强化资源保护,拓展生态空间,保障生态资源的土地供给,合理高效 利用林地资源
•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工程建设资金。
• 加强创森宣传活动,提倡公众参与,建立创森微信公众平台
• 制定全面的城市森林养护管理体系,促进社会参与管理
• 对我区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城区绿化现状,城市热岛状况、景观资 源与生态文化情况系统分析后提出发展对策:一是针对森林资源,要 加强森林抚育、保护水岸森林植被;二是针对城区绿化,要建设大尺 度城市森林、优化公园绿地、加强道路绿化、完善社区绿地、提升植 被质量;三是针对生态文化建设,要建设高水平自然教育基地、打造 生态文化新地标、创森科普宣传方式,构建生态文化网络。
政策解读:
《石景山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
• 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 是践行北京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石景山区“三区定位” 的必然要求;是延续长安西轴沿线景观风貌的关键环节;是助力首钢 园区生态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是彰显北京特色生态文化特色的重点 区域
• 二、基础分析与发展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