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8.3 给、排水8.3.1 森林公园给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出供给。

8.3.2 森林公园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8.3.3 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

水源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8.3.3.1 供水距离短,并有充足水量;8.3.3.2 水质良好,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8.3.3.3 给水方便可靠,经济适用;8.3.3.4 水源地应位于居民区和污染源的上游。

8.3.4 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8.3.5 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

8.3.6 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8.3.7 给、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选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等。

8.3.8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8.4 供电8.4.1 森林公园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8.4.2 森林公园供电容量设计,应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

8.4.3 供电电源应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

当无现有电源可以利用或利用现有电源不经济合理时,方可考虑自备电源。

在水力或风力资源丰富地区,可优先考虑自建小型水力或风力发电站。

8.4.4 供电方案应运行可靠,简单灵活,方便维修、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8.4.5 供电电压应以地区电压等级为准。

自建电厂(站)时,必须采用国家标准电压等级。

8.4.6 用电负荷计算,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和“需用系数法”。

8.4.7 变(配)电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8.4.7.1 输电距离短,接近符合中心;8.4.7.2 便于电压质量的提高和线路的引入、引出;8.4.7.3 地质稳定安全的地区;8.4.7.4 不受积水或洪水淹没的威胁;8.4.7.5 不影响临近设施;8.4.7.6 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公园景观。

8.4.8 用电符合较小而又分散的地区,宜采用独立变电所或杆上变压器。

在变电所和变压器的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4.9 当电力负荷所引起的电压波动值超过照明或其他用电设施电压质量要求时,应分别设置动力和照明变压器。

8.4.10 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

必须采用时,线路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景区和主要景点,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高压线路不得穿越动物集中活动区。

8.4.11 供电工程设计内容,包括用电负荷计算,供电等级、电源及供电方式确定,变(配)电所设置,供电线路布设等。

8.4.12 森林公园供电工程设计,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8.5 供热8.5.1 森林公园的供热工程,应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省投资、满足需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8.5.2 森林公园的热源选择应首先考虑余热的利用。

其供热方式应以区域集中供热为主,一般不采取分散供热的方式。

8.5.3 森林公园以及公共民用建筑的热负荷,一般采用热指标计算。

当缺少有关资料时,可根据实地调查或比照类似的企业加以确定。

8.5.4 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应根据地形、土壤、地下水等各种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对于温度不超过120℃的热水采暖管网,应优先选用直埋敷设的方案。

8.5.5 森林公园公用与民用建筑采暖热媒,应优先选用高温水或温水。

8.5.6 供热应优先选择热值高、污染小的燃料。

集中供热锅炉产生的废渣、废水、烟尘,必须按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和排放。

8.5.7 供热工程设计内容,包括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热平面布置,锅炉房主要参数确定等。

8.5.8 森林公园供热工程设计,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8.6 通信8.6.1 通信包括电信和邮政两部分。

森林公园的出通信工程,应根据其经营布局、用户数量、开发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统筹设计,组成完整、统一的通信网络。

8.6.2 电信8.6.2.1 森林公园的电信工程,应以有线为主,有线与无线相结合。

8.6.2.2 电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森林公园电信系统必须与外部联网;(2)电信网点的设置必须便于开发建设、旅游服务和保管管理等活动的开展;(3)设备选型应简易方便,功能可靠;(4)设施坚固适用,工程量小,投资少。

8.6.3 邮政8.6.3.1 森林公园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邮政业务。

8.6.3.2 邮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邮政网点的设置应方便职工生活,满足游客要求,便于邮递传送;(2)邮政设施宜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3)邮政设施建设工程量小、投资少。

8.6.4 森林公园的通信应利用地方现有通信网络。

园址宜根据通信业务量设邮电局(所)或通信中心,各功能分区、景区、景点可设邮筒和分机。

8.6.5 有线通信一般采用光缆或架空明线。

临时性和防火通信,可采用无线通信。

8.6.6 通信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方案选定,通信方式确定,线路布设、设施设备选型等。

8.6.7 森林公园通信工程设计,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8.7 广播电视8.7.1 森林公园的有线广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游人相对集中的地区。

8.7.2 在当地电视覆盖不到或不能满意收看电视广播的地方,可考虑建立电视差转台。

8.7.3 森林公园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8.8 燃气8.8.1 森林公园的燃气工程,应本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省投资、满足需要、方便生活、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8.8.2 森林公园的燃气气源,应因地制宜,可选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人工煤气(煤制气、油制气)等。

8.8.3 燃气供应方式,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管道供气或气瓶供气。

8.8.4 燃气工程设计内容,包括计算用气量,选定方案,确定气源及供气方式,布设管线等。

8.8.5 森林公园燃气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城市煤气设计规范》(TJ28-**)的规定。

9 设计文件组成9.1 一般规定9.1.1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9.1.2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文件的编制,应符合本规范9.2、9.3、9.4的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9.2.1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包括总体设计说明书和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

9.2.2 总体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第三节历史沿革第四节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第二章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第二节开发建设条件评价第三章总体设计依据和原则第一节总体设计依据第二节总体设计原则第四章总体布局第一节森林公园性质第二节森林公园范围第三节总体布局第五章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第一节环境容量第二节游客规模第六章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第一节景点设计第二节游览线路设计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第八章保护工程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第二节生物资源保护第三节景观资源保护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安全、卫生工程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设计第一节餐饮第二节住宿第三节娱乐第四节购物第五节医疗第六节导游标志第十章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第一节道路交通设计第二节给水工程设计第三节排水工程设计第四节供电工程设计第五节供热工程设计第六节通信工程设计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设计第八节燃气工程设计第十一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管理体制第二节组织机构第三节人员编制第十二章投资概算与开发建设顺序第一节概算依据第二节投资概算第三节资金筹措第四节开发建设顺序第十三章效益评价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价9.3 设计图纸9.3.1 森林公园现状图9.3.1.1 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0。

9.3.1.2 主要内容:森林公园境界、地理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道路交通等)、森林植被类型及景观资源分布、已有景点景物、主要建(构)筑设施及基础设施等。

9.3.2 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图9.3.2.1 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0。

9.3.2.2 主要内容:森林公园境界及四邻、内部功能分区、景区、景点,主要地理要素、道路、建(构)筑物、居民点等。

9.3.3 景区景点设计图9.3.3.1 比例尺一般为1:1000~1:10000。

9.3.3.2 景区景点设计图,其主要内容:游览区界、景区划分、景点景物平面布置、游览线路组织等。

9.3.4 单项工程设计图9.3.4.1 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0。

9.3.4.2 主要内容应按有关专业标准、规范、规定执行。

9.3.4.3 图种(1)植物景观设计图(2)保护工程设计图(3)道路交通设计图(4)给水工程设计图(5)排水工程设计图(6)供电工程设计图(7)供热工程设计图(8)通信工程设计图(9)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图(10)燃气工程设计图(11)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图(12)其他9.4 附件9.4.1 森林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9.4.2 有关会议纪要和协议文件;9.4.3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附录A 术语解释A.0.1 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A.0.2 森林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系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

包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A.0.3 景观资源指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可构成景观并具有观赏、文化、科考价值的一切资源。

内含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A.0.4 景物指具有观赏、科学文化价值的客观存在的物体。

A.0.5 景素指具有观赏、科学文化价值并能吸引游人的景物、自然与社会现象或意境。

是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

A.0.6 景观指将景点按美学点完美结合而构成的画面,通过人的感官给予的美的感受。

A.0.7 景点指在一定空间,按照美学观点构成主题鲜明而完整的画面。

可以是能够吸引游人的独立景物,也可以是由多个景观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A.0.8景区为便于森林旅游管理和组织游览,根据风景特点与分布状况及使用功能而区划的地域空间。

A.0.9 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可容纳游客的极限数量。

单位为人次。

A.0.10 完全游道环行游道及进口与出口不在同一位置的非环行游道。

A.0.11 不完全游道进口与出口在同一位置的非环行游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