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2008.08晴雯是《红楼梦》中第一等重要的丫鬟,也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已完成的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本文拟就晴雯的性格特征做一些探讨。
一、反抗压迫,嫉恶如仇这是晴雯性格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也是晴雯遭受残酷迫害的根本(内在)原因。
判词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实质上就是指此而言。
如果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分为主子和奴仆两大类,那么在主子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无疑是宝玉和黛玉,而在奴仆中便不得不推鸳鸯、晴雯和司棋了,其中又以晴雯为最。
宝玉、黛玉和司棋的反抗都是消极的;鸳鸯一生中也唯有“抗婚”一次是积极的反抗;而晴雯从第五回出场到第七十七回屈死,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假、恶、丑的反抗、鞭挞和讽刺。
在第三十一回里,晴雯因跌坏了扇骨子和宝玉吵嘴的时候,袭人说了一句“原是我们的不是”。
晴雯听她说“我们”两字,就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哪里就称起‘我们’来了?”在这里,晴雯讽刺了袭人企图“由婢升妾”的野心,并揭露了袭人和宝玉之间的暧昧关系。
还有一次,因为王熙凤叫小红去拿一个荷包,小红得了高级主子的差遣,便得意忘形起来。
晴雯见了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
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没有,就把她兴头的这个样儿!这一遭半遭儿的也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上才算好的呢!” 在这里,晴雯鞭挞了小红攀龙附凤的庸俗观念。
第七十四回抄检太观园时,王熙凤带领王善保家的一群人杀进怡红院,袭人麝月之流,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都是自己先出来打开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只有晴雯采取反抗斗争的姿态。
她起初是不开箱子,后来她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郎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并将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狠狠地奚落了一顿。
这正是晴雯反抗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她的反抗精神,不仅刺伤了袭人、秋纹、小红、王善保家的等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者王夫人。
“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
她这种争取平等地位的思想和勇猛的不避危险的斗争精神,放在贾府那一群女性中,真有鹤立鸡群之感!需要指出的是,晴雯的反抗精神源自一种备受压迫的阶级天性和怡红院的特殊环境,而不是那种对社会具备了清醒认识以后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抗。
晴雯孩提时代的情况,除了“身为下贱”以外,我们不得而知,这里暂且把她反抗精神成因的一部分归结为阶级天性。
而她的此种反封建的“天性”竟能在贾府这种封建大贵族家庭中保持六年之久才遭扼杀,这就不得不“归功”于怡红院的特殊环境。
因为怡红院的主人——宝玉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又是一个“少女至上主义者”,这样才使晴雯在怡红院免遭毒手。
而她的反抗一旦越出怡红院的范围,就将成为一种注定要失败的自发的个人行为。
所以晴雯的反抗精神可以成为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却不可能成为驱走黑暗的阳光。
二、光风霁月,心怀坦荡晴雯的判词中有“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两句,以光风霁月来形容晴雯坦荡的心怀是完全合适的。
首先,晴雯对自身——事无不可对人言。
晴雯绝非完人,不但不是完人,而且还有不少毛病和缺点。
但是她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从来没做过一桩见不得人的事情。
长处也好,短处也罢,全都摆在面上,绝不遮遮掩掩,也从未想过要去遮掩。
其次,晴雯对别人——绝不搞阴谋诡计。
她无论看不惯谁,或者反对谁,都是当面或者直接指出,绝不用口是心非或口蜜腹剑的伎俩。
这一点从她批袭人、批小红、批秋纹、批坠儿、批王善保家的,甚至批宝玉、王夫人的情节中皆可得到印证。
正由于晴雯具有光风霁月的性格特征,使得造谣中伤她(如袭人、王善保家的)甚至迫害毁灭她的人(指王夫人)都无法抓到她的“把柄”,而只能编派一些“莫须有”的所谓“罪名”(这些“罪名”大都不离“狐狸精”之类,因为晴雯出众的美貌令她们深感嫉妒和害怕)以达到她们卑劣的目的。
三、天真纯情,洁身自好这一点针对晴雯与宝玉的感情而言。
《红楼梦》第八回,晴雯受宝玉嘱咐磨墨贴字一段,就已写了她的一片娇憨天真。
同时,宝玉握着她冻得僵冷的手的描写,也显示她初到怡红院便深得宝玉的喜爱。
此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在“晴雯撕扇”(第三十一回),“晴麝上夜”(第五十一回),“晴雯补裘”(第五十二回)和“晴雯屈死”(第七十七回)等片段的描写中,两人之间的感情摘 要:本文分析了晴雯六个方面的性格特征:反抗压迫,嫉恶如仇;光风霁月,心怀坦荡;天真纯情,洁身自好;直率急躁,嘴不饶人;恃宠而骄,任性娇嗔;对自身处境愚昧无知。
并结合其性格指出了其遭受迫害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关键词:晴雯 性格 特征论晴雯的性格特征○吴可文 陈爱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M46XIANDAI YUWEN2008.08不断地明朗和深化。
尤其在“补裘”和“屈死”两个片段中,晴雯在患病之时和垂死之际,为了宝玉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生死不渝之情,足以令所有读者动容。
众所周知,宝玉是一个“爱博而心劳”的“少女至上主义者”,与他有情事牵缠的婢女甚多。
晴雯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她和宝玉的感情是平等的、非功利的、非肉欲的。
晴雯的社会阶级地位与宝玉有天壤之别,但她那反对任何压迫的性格决定了她对宝玉不可能采取惟命是从、低声下气的态度。
她和宝玉是半主仆半朋友(或者说是表面主仆实质朋友)的关系。
从宝玉挨打后只让晴雯给黛玉送帕子的细节和晴雯死后宝玉对黛玉说“素日你又待他(晴雯)最厚”的话来看,晴雯与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这样两个人的感情能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在封建大家庭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大部分与宝玉有情事牵缠的女性都出于某种功利目的,一般是企图通过与宝玉的“交往”改善自己的处境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典型者如宝钗、袭人)。
真正由于精神的认同并且不带功利目的而与宝玉要好的女性只有三个:黛玉、妙玉、晴雯。
而晴雯正是其中唯一的婢女。
尽管晴雯与宝玉两情相悦、耳鬓厮磨,却始终以礼自持、洁身自好。
第三十一回中有宝玉“邀请”晴雯一起洗澡被晴雯拒绝的细节。
另外我们都记得晴雯临死前对宝玉说的话:“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
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
”比起袭人之流的“勇于献身”,晴雯的确高洁自尊得多了。
四、直率急躁,嘴不饶人这是晴雯留给旁人的一个很直观的印象。
也是晴雯遭受残酷迫害的直接(表面)原因。
这一特征在“驱逐坠儿”一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第四十九回末尾平儿丢了一只镯子,到第五十二回查出系坠儿所为,平儿对麝月说:“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
一时气了,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
”晴雯知道后“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宝玉忙劝道:‘你这一喊出来,岂不辜负了平儿待你我之心了。
不如领他这个情,过后打发他就完了。
’晴雯道:‘虽如此说,只是这口气如何忍得!’”后来晴雯见了坠儿,“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
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麝月忙拉开坠儿,按晴雯睡下,笑道:‘才出了汗,又作死。
等你好了,要打多少打不的?这会子闹什么!’晴雯便命人叫宋嬷嬷进来,说道:‘宝二爷才告诉了我,叫我告诉你们,坠儿很懒,宝二爷当面使他,他拨嘴儿不动,连袭人使他,他背后骂他。
今儿务必打发他出去,明儿宝二爷亲自回太太就是了。
’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
’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
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
’”曹雪芹正是通过“驱逐坠儿”和“揭露袭人”(第三十一回)、“痛骂王善保家的”(第七十四回)等情节将晴雯的“爆炭”性格刻画出来。
由于晴雯的这一特点,她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小人。
她们便或明(王善保家的)或暗(袭人)地在王夫人面前诬陷、中伤晴雯,并成为王夫人迫害晴雯的导火线。
正如判词中所说的“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五、恃宠而骄,任性娇嗔这一点非常突出地体现在“晴雯撕扇”(第三十一回)这一著名情节之中。
这个情节写宝玉心中闷闷不乐, 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
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
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
要踢要打凭爷去。
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
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
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
还引起了宝玉、晴雯和袭人之间的一场“舌战”,直弄到袭人向宝玉跪下央求方才平息。
宝玉晚间回来,正值晴雯在院中乘凉榻上睡着,说起日间跌折扇子之事,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
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
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
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
我最喜欢撕的。
”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
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连撕了几把扇子之后,只见“晴雯笑着,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
’”把撕扇子作为一种乐趣,这在当时和今天看来都未免太“造孽”了。
作者构思了这样一个出人意料而又妙趣横生的情节,就是为了刻画宝玉的“行为偏僻性乖张”和晴雯的恃宠而骄、任性娇嗔。
晴雯给宝玉换衣服时跌折了扇子,被宝玉数落几句,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料晴雯恃宠而骄,竟然“以下犯上”,气得宝玉“浑身乱战”,这充分说明了晴雯的任性。
后来宝玉反倒向晴雯“卖好”,不但把自己的扇子给晴雯撕,还把麝月的扇子也抢过来让晴雯撕,最后晴雯还说:“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
”娇嗔之态,真是如闻如见。
六、对自身处境愚昧无知《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与宝玉顶嘴,宝玉气得不行,说要打发她出去。
“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