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

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思维: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思维定义的三方面:①思维是人脑的技能②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思维:思维是人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思维是促成人的行动的决定因素;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思维的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

思维的逻辑性支持思维过程测进行。

思维的批评性促成思维的发散和跳出常规。

思维的创造性使我们超出常规、实现超越。

思维的分类:①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②收敛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③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④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思维的历史发展线索: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

从一般性思维到创新思维: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对创造的认知基础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创新技巧、创新能力测量,推动了美国创造性思维教育中国思维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20世纪90年代,创造性思维首先受到工商界的重视,同时,为了适应对国民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创新: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创新的表现方式:①新产品和新服务②老产品的新用途③新的研究方法④新观念和新理论⑤纯粹的思想结晶创新定义的四个方面:①创新是一种超越②创新是一种独创力③创新是一种扩张力④创新是一种智慧力创新的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创新智能特征的2个方面:①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产物②创新的智能性扩展了我们对创新的认知范围,让我们领悟到还可能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创新社会性的三个方面:①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②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③创新具有竞争性创新的种类:(1)按领域分类:①科技创新②社会创新③人文创新(2)按主体分类:①个体创新②团队创新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创新思维含义的两个方面:①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②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创新思维的本质:创新思维的超越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中的异质增加过程也是无止境的。

人类就是在这样无止境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完善自身。

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创新思维首先是对自身障碍的超越,超越我们的心理障碍,超越于我们既定的思维模式。

①超越思维的惯性②超越思维的惰性③意志的超越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创新思维需要对思维对象、思维对象条件有所超越。

①前提超越②逻辑超越③关系超越创新思维的意志超越:创新思维既需要有承担短期失败的意志力,也需要有承担探索失败风险的意志力。

思维惯性的超越:我们经常接触的东西,日积月累就会在思维中形成某种刻板印象,有些习惯甚至于会代代相传。

创新思维需要突破这种惯性的思维模式。

思维惰性的表现方式:①知足常乐,四平八稳,安于现状②自以为是,盲目轻信,不求深入③迷信权威、跟随大流,不冒风险④自认平庸,没有自信,不思进取⑤利益驱动,只顾眼前,不识泰山创新思维境界超越的几个方面:①前提超越②逻辑超越③关系超越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①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②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③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第二章创新思维的基础人人具有创新潜能的依据:1.具有创新潜能的社会依据:①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②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③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2.生理依据:①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②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3.进化依据:①人手的创新进化②人足的创新进化③人脑的创新进化创新人才的基本品格:①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②标新立异的胆魄③坚强的意志力④勤奋而专注地工作⑤独立和自信创新人才的核心技能:①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②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③直觉、想象和灵感思维能力建构创新品格和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互进的有机结合关系:①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②在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知识的一般性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知识的常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知识的跨学科分类:在当代,知识呈现一种融合渗透,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

除了常规分类知识外,还有大量横断性知识。

知识结构:即思维主体知识结构,思维主体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和组合方式。

思维主体知识结构的两种情形:①专才: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领域的精通②通才:同时在几个领域有多方面的专长。

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①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②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③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状态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①民族性和地域性②丰富多彩③模糊性④社会性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①情景表达功能②信息交际功能③行动指示功能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①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②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③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科学语言: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

科学术语: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一旦发现了研究对象的某些新的属性,就会通过归纳概括抽象为概念,术语就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

科学语言的构成:术语、符号、公式、图表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①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②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科学语言的特征:①精确性②客观性③简洁性术语产生的途径:①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②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缄默认知: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帮助实践能力的特征:①经验特征②智慧特征③创新特征④非言语沟通特征⑤技能接受特征实践能力创新特征的表现:①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②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是在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中,都能体现出来的思维类型。

第三章创新思维实践:问题解决问题: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

问题和论题的联系:①所有的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②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事实问题中有需要争辩的论题,论题中也有事实问题。

问题和论题的区别:(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问题的着重点在其对现有事态和期望事态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认知主体对现有事态的不满。

论题的着重点在该语言陈述所表达的观念,因为认知主体不同的认知背景,对该陈述所表达的观念具有不同的评价。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认知主体为达到期望目标的努力过程一般而言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论题,主要是一个观念认同的问题,争辩和协商的过程一般而言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讨论论题。

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境况问题的特征:①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②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的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

价值问题的特征:①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②往往不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③大多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问题意识: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观察:利用感知,或者借助科学仪器这种人类感官的延长,来获得观察对象的信息。

问题意识的培养:①观察力的培养(3-5.)②良好心态的培养(3-7.)观察力的培养:①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②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③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强化观察力的要点:①要明确你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②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③观察体现为各种方法和技巧,善于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强化观察力良好心态的培养:(1)3-8. (2)3-9. (3)3-10.3-8. 质疑和改良的心态:①世界是不完美的②向完美走近③关注不满情绪3-9. 对暗示和机遇的敏感:①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②对机遇的敏感3-10.寻求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①喜欢问“为什么” ②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问题定位的含义: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的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问题?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路也会不同。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有目的地通过调查使得问题清晰、使得相关问题的信息得到更全面的把握。

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①首要的信息来源于自己②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③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直接调查的几种方式:①群体调查②体验式调查③实验调查表达问题的几个要点:①抓住感觉②用文字表达问题③精炼你对境况和问题的表达构想更多主意的理由:①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因为创新的东西总是稀缺的,我们提出的数量越多,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②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激发想象力的几个要点:①带一点游戏心态②紧张中放松③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进行观念评价的理由:①评价是对观念和主意进行选择的需要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需要③评价可以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和方案第四章创新思维方法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主体控制对象的程序创新思维方法: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思维方法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①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②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④对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创新思维方法的特征:①能动性②互补性③层次性④实践性创新思维方法的层次性特征:①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②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这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性特征:①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②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③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