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歌教案
课型:音乐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
欣赏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东北)
《好花红》(布依族民歌)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二种唱法)
并能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
2.难受不同地域《茉莉花》的风格特点,进而了解不同地域
的民风、民俗、民情。
3.欣赏童声领唱合唱《茉莉花》,理解力度记号与音乐表达的关系。
4.通过欣赏,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
理背景的关系。
5.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民
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变体极多。
流行于河北的《茉莉花》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节拍为四四拍,音阶为五声调式,旋律
以级进为主,曲调高亢、嘹亮,加上运用方言演唱,明显地体现出当
地的民歌风采。
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
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江苏《茉莉花》也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流
传于江苏一带。
二四拍,五声音阶,调式,分节歌形式。
它那优美自
然、委婉流畅、富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音乐
风韵,犹如甘泉沁人心脾。
它的内容健康淳朴,描绘了一个村姑对茉
莉花无限热爱的感情。
《好花红》是布依族代表性民歌,主要流传于
贵州中部。
歌曲柔和优美、清新流畅,内容深邃,借花寓人,表达了
布依族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句头、句尾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
民歌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歌曲学习、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接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新课
在寒假中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上最为隆重的节日——什么节?——对,是春节。
春节过后,春天就开始了,虽然最近还有些许冷意,但春天的脚步已慢慢地走近我们。
那么,春天给大家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满眼翠绿、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数盛开的鲜花,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内容——百卉含英。
1.齐声回答——春节
2.认真思考,勇敢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3.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以自然季节转化特点切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活跃课堂气氛
三、
欣赏歌曲《茉莉花》
1.教师简介《茉莉花》内容、情节及其在全国流传、变异情况。
2. 播放《茉莉花》江苏版本与河北版本,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
唱情绪和风格的不同。
3.鼓励学生发言,讲述两首《茉莉花》给人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词语
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予以鼓励、肯定。
4.结合学生感受,讲解祖国南、北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气候条件不同对人民生活
习惯、性格特点的重要影响,进而决定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的不同。
请学生欣赏东北《茉莉花》,引导他们根据掌握的知识对其作出地域判断。
1.听讲,掌握《茉莉花》简况。
2.欣赏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和风格的不同。
3.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
4.认真听讲,掌握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民歌风格影响的关系。
5.欣赏东北《茉莉花》,并作出判断。
了解作品,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以更好地表达歌曲
对比感受,以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歌曲风格
四、
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1.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唱风格。
2.范唱、讲解布依族民歌的旋律特点。
3.再次聆听《好花红》歌曲录音,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音乐风格的把握。
1.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及演唱风格。
2.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五、
歌曲学唱《茉莉花》(河北)
1.再次听赏河北《茉莉花》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教师范唱
4.难点重点教唱
5.教师弹琴伴奏,引导学生完整随琴
演唱歌曲。
1.认真聆听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及演唱速度。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听教师范唱,整体感受歌曲风格。
4.随伴奏串唱歌曲。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掌握主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
六、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激发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
巩固知识点
激发学生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
七、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背唱歌曲《茉莉花》。
听讲并记下作业
背唱是积累歌曲的最好办法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对江苏《茉莉花》比较熟悉,所以开始便以江苏《茉莉花》进入新课,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学习演唱也很准确。
2.对于河北《茉莉花》,学生则较为陌生,但由于歌曲旋律较为优美,所以欣赏起来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
3.开始学习演唱河北《茉莉花》时,学生较容易与江苏《茉莉花》旋律混淆,特别是第一句。
教学时采用听辩与范唱以及听唱相结合的
方法,最后学生能够很准确地辨别、演唱两首《茉莉花》,加深了
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把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若能有宋祖英在金色大厅演唱《茉莉花》的录象给学生看看,效果会更好些,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