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举起(那个)镢头,
来呀来把洋芋刨,
一镢头那下去,
翻过来瞧一瞧,
哟!这个大的个儿,
(哎哟)你说妙不妙? 歌曲短小精悍,曲调轻松活泼,歌词口语 化,简洁幽默,先“起兴”,后叙事抒情, 表现农民收获的喜悦心情。源自山西—山曲(酸曲)
在山西河曲、保德一带,地贫歉收,灾荒频繁,迫于生计, 农民背井离乡“走西口”,丈夫外出受磨难,妻儿在家受 凄凉,夫妻生离死别,相互思念,这种特殊的生活现象孕 育了一批大量的山曲。 山西河曲民歌----《三天的路程两天到》
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花儿”
“花儿”流行于青海, 甘肃,宁夏一带。 歌曲多在劳作、放牧, 赶车上路时即兴编创, 口语化(民歌主要特点之一) 内容多数为表现爱情和 劳动人民生活。
歌词展示
• 上去高山望平川 •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 看去容易摘去难 •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 采用“民间格律诗”形式的手法创作,歌词篇 幅较小,文雅含蓄,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 • 歌词里运用衬字、衬词以补足语气和深化音乐 情感。
欣赏《脚夫调》陕北民歌。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最典型的 “信天游” 。它常常可用同一旋律反复演 唱多段歌词,所以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 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这首节奏型属于哪种节奏型?其表达的情绪?
土溜溜的蚂蚱,
刨 洋 芋
| 山 西 民 歌
满呀么满地爬,
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什 么样的西北地区?
1、高原纵横、山川连绵、黄土地空旷、荒 凉、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寒冷…… 2、生产以放牧、种粮为主 3、服饰:棉袄,头巾…… 4、语言粗犷,性格刚健、豪爽
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主要流行在山西、陕 甘宁、青海等地区。其中,“花儿” 和“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 “花儿”和“信天游”属于山 歌体裁。 山歌:青海--“花儿”,山西 --“山曲”,陕西-“信天游”, 内蒙古--“爬山调”等。
第 二 单 元
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
——主讲:周小兰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劳动方 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存在差异,相应的各地 民歌也不同,致使民歌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多姿多 彩同时也反映了各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文 化传统、性格和情趣。 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按内容、历史时期、民族、 地区、体裁、风格色彩等有不同的分类法。 民歌按体裁分为: (1)劳动号子 (2)山 歌 (3)小 调 (注:本单元是按地域和音乐风格划分了4个章节)
高亢的西北腔
《泪蛋蛋》 《黄河船夫曲》
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 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属于典型 的内陆地区。
西北五省地区的习惯说法,具体包括:西北地区大 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 以北,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 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作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是指“中国西北内陆 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 (另外两个是“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 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 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
拓展与研究
探究西北民歌的曲风的因素。 从歌曲出发,分析影响曲调的音乐
元素和音乐符号。 5-1-2-5和2-5-1-6-5的旋律框架 自由延长音记号,装饰音(倚音、 滑音)
总 结
西北人民的民歌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 着严峻和深沉,西北人民既是民歌编创者, 也是演唱者,通过歌声抒发情感,减轻心 中的忧愁。也唱出了西北人民对爱情,对 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西北民歌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西北人世 世代代的苦难凝成的歌曲,最具代表性。
思考与分析音乐特点
• 曲调特点:旋律起伏大,高亢悠扬, 节奏舒展自由 • 唱腔风格:真假声混合 • 音乐情绪:望“花”兴叹,借“花” 抒情,表达了渴望追求爱情却又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的惆怅心情。
《脚夫调》---陕西“信天游”
信天游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 种山歌。 两种节奏类型: (1)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 较大 (2)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 表达感情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