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铁十二局集团火石岗至渤海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新建沈西工业走廊火石岗至渤海铁路桥梁工程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沈西工业走廊火石岗至渤海铁路工程DK119+043.5~DK145+761.57段桥梁墩台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准备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资料到位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复核,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细则、设计文件,做好墩身施工的技术准备工作。

并且对技术、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外业准备在已完成的承台顶面精确放样、标定墩身十字中心线、墩身轮廓线,将轴线控制线延长至适当位置加以固定并妥善保护。

2.3 其它准备工作⑴承台混凝土浇筑前要预埋墩身钢筋,并根据墩身模板结构尺寸在承台上预埋型钢定位构件。

精确测定墩中心,并用墨线弹出墩台身底面尺寸位置。

同时搭设碗扣式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为防止震动模板,操作平台必须与模板支撑(夹固杆件)分开设置。

⑵在承台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强度后,对墩身与基础接触面进行凿毛,人工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并用水将表面冲洗干净。

⑶根据纵横十字轴线用墨线弹出墩身的截面尺寸线、模板框外轮廓线。

3.技术要求3.1采取大块定型模板。

3.2砼的拌和全部在拌和站集中拌和。

3.3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砼的配合比应保证砼的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3.4在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砼施工配合比、墩台模板试拼进行试墩,确定工艺参数,对下一步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4.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4.1施工工序墩台身施工工序为:承台施工养护→测量放样→支立钢管支架→绑扎墩身钢筋→支立墩身模板→浇筑墩身混凝土→拆除模板→墩身养护。

4.2 工序流程墩台身施工工序流程见下图。

5.施工要求5.1准备工作施工前,进行现场踏勘,对墩台身的平面位置、标高进行复核,并对设计图的结构尺寸及工程量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开始施工。

5.2接缝处理制作混凝土试件基础顶部清理测量划线、绑扎钢筋 立墩身模板 吊装托盘、顶帽钢筋模板检测泵送混凝土 灌注墩身混凝土 墩身混凝土养生验 收 专人负责拆除模板浇筑剩余混凝土 墩台施工工艺流程图5.2.1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及质量标准墩台身施工前,将承台或明挖扩大基础与墩台身连接范围内砼表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墩身预埋钢筋。

墩台身护面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均匀,粘在钢筋上的水泥砂浆清除干净。

钢筋保护层厚度3.5cm。

5.2.2检查方法目测检查浮浆凿除、钢筋整修质量。

墩台身中心放样后,检查护面钢筋埋设位置,是否复合设计要求。

5.3测量放样5.3.1技术标准测量放样,墩台身中心偏位≤10mm。

5.3.2检查方法全站仪后视原点放样后视外其它的导线点,放样墩台身位置,将实测值与放样值对照计算得出。

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放样记录单,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并签认。

5.4墩台身钢筋加工及安装⑴根据图纸,做钢筋下料单,工班根据下料单加工、分类编号堆放。

下料时要根据墩台钢筋编号和供应钢筋的尺寸,统筹安排,以减少钢筋的损耗。

⑵钢筋制作前应调直、除锈;钢筋安装前,应对预埋钢筋进行调直和除锈除污处理,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应凿去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并清洗干净。

⑶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进行绑扎安装,安装时严格控制钢筋间距。

钢筋品种、级别、规格、间距、形状、接头位置及焊条、焊缝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验标》有关要求。

⑷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⑸每次安装时应先将露出混凝土面的钢筋绑扎,再接长钢筋,每接长一根钢筋应和其它钢筋在中部和顶部绑扎固定,避免钢筋弯曲和倾倒。

⑹为保证墩身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护面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必须用不低于墩身混凝土强度的干硬水泥砂浆垫块或专用垫块支撑,确保钢筋保护层。

⑺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要符合《验标》要求。

5.5 预埋件安装墩台身钢筋施工时应注意预埋垫石钢筋、综合接地预埋件、吊篮U形螺栓及预留围栏立柱孔等相关预埋件。

综合接地预埋件安装完成后应测量其电阻,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其它预埋件安装完成后应检查其位置型号,并填写记录。

5.6 模板工程墩台身钢筋安装完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进行墩身模板的安装。

墩身模板采用大块钢模。

5.6.1 模板加工⑴模板采用钢摸,由面板、纵横加劲肋等组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

⑵模板的组装焊接,宜采用组装胎具定位及合理的焊接顺序。

⑶模板加工毛刺、焊渣要清理干净,除锈要彻底,防锈涂漆刷均匀。

⑷手工校正模板的变形时,不得碰伤其棱角,且板面不得留有锤痕。

⑸模板使用前须进行现场组拼、编号,并检查合格。

5.6.2 模板安装⑴依据墩身纵横十字线用墨线弹出模板的的外轮廓线。

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标高控制线。

模板安装前,应先除锈,并涂刷脱模剂。

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接缝处应用胶皮或海绵填塞,防止漏浆。

⑵支模前在底节模板底口抹砂浆找平层,其作用为防止模板底口漏浆、模板底口找平。

⑶模板吊装应设置吊装扁担。

每安装完成一组模板,应立即紧固螺栓,并安装有松紧调节的缆风绳与模板顶四角拉结(缆风绳倾角约45°),调整模板位置、垂直度、标高。

⑷模板安装就位后,根据墩柱的放样尺寸先调整好下端模板位置,再用全站仪调整上端模板中心位置,按规范要求控制好模板的垂直度。

5.6.3 模板拆除墩台身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结构特点、模板部位、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以及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来决定。

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不允许采用猛烈敲打和强扭等方法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

5.7墩台身混凝土施工本桥实体墩墩身较低,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双柱墩墩顶系梁同墩顶调节段一起浇筑。

混凝土通过泵送或吊装入模,墩身浇筑完成后先带模浇水养生,拆模后包裹塑料膜养生。

5.7.1混凝土拌和与浇筑混凝土拌合站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自动计量原材料。

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粗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并继续搅拌均匀。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不超过3min。

混凝土出厂前,要对混凝土塌落度、含气量等检测,各项指标检验合格才能出场。

根据外界气温情况,混凝土拌合站必须有温控措施,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施工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30℃;冬季搅拌混凝土施工,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水的加热温度不高于80℃),以满足最低入模温度5℃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应有2~3个浇筑作业面,采用分层连续推移方式进行,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棒距离模板不小于10cm,振捣密实标准为:混凝土不再沉陷、气泡均匀、表面泛浆。

5.7.2混凝土养护当混凝土采用带模养护时,应保证模板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

混凝土终凝后即浇水养生,也可用麻布、海绵吸水后将外露面覆盖进行养生。

拆模后的养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或喷涂养护剂进行养生。

混凝土保水潮湿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施工温度、湿度条件确定,总体养护时间达到28d以上。

5.7.3施工注意事项⑴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薄膜的完整性,注意洒水,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的环境中。

⑵在炎热或气温较低时段施工,除了保湿养护外,还应对混凝土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

5.8墩台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内部温度较高,且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内外温差,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5.8.1 降低水泥水化热,延迟水泥水化热峰值降低水泥水化热、延迟水泥水化热峰值是防裂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具体的方法:①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②掺粉煤灰外掺料,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③掺缓凝型减水剂,节约水泥,延长缓凝时间,延迟水泥水化热峰值。

5.8.2 降低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主要措施有:①避开高温时段进行混凝土施工;②避免使用新出厂的水泥;③喷水冷却集料;④利用新抽深井水降低拌和水温度;⑤对混凝土配料、运送、泵送及其他设备采取降温措施。

5.8.3 加强工艺控制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措施⑴大体积混凝土选用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合理选择原材料,尽量选用大粒径的碎石以降低水泥用量,在满足泵送性能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

⑵混凝土浇筑时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取小值。

⑶墩台身施工时尽量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并在浇筑中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小于30cm,通过分层,增加散热面积。

⑷加强温控监测。

在墩台身混凝土中埋设测温元件,用来测定结构内部温度,随时观察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温度控制。

⑸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保温,加强养生,并保证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不超过20℃。

6.劳力组织⑴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⑵各架子队作业班组、各工种劳动力上场计划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确定,分批组织进场。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作业层、各工种之间相互协调,减少窝工和施工人员浪费现象。

施工人员组织详见表6.2-1。

表6.2-1 主要人员配置表序号职务人数主要职责1 现场总负责 1 施工现场总体负责、协调2 施工负责人3 人员、机械的调配、安排3 质检工程师 3 现场质量负责4 技术人员 6 现场施工技术指导5 现场调度8 人员、机械的调配、安排6 振捣工25 混凝土的浇注、振捣7 模板工50 模板安装、加固及过程监控8 普工60 混凝土的输送、入仓9 钢筋工40 钢筋下料、焊接、绑扎7.材料要求⑴钢筋①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②钢筋进场时,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并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等的规定。

③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⑵混凝土原材料①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要求应符合《验标》的规定。

原材料进厂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标准的规定进行取样和复验。

②原材料进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

“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③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料仓分别存储。

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水泥(使用散装水泥)储运过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装运水泥的车、船应有棚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