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专业导论
学分:2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光伏应用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专业导论》课程是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通识课。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了解光伏产业现状,掌握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新能源电子技术、光伏系统开发、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光伏系统电气控制方向人才培养规格。
使学生明确专业及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专业学习兴趣,制定学业规划。
为后续相关专业核心课及拓展课典型理论学习兴趣。
1.2设计思路
围绕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设置,从典型企业案例及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基于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认识专业各方向实际工作任务和所面向的工作环境。
在内容选取上,按照专业方向特性,选取相关典型工作任务。
分别选取太阳能草坪灯控制电路分析,简单离网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光伏组件阵列安装与调试光伏电池阵列跟踪与调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认识等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和企业导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阐述,使学生掌握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各方向内容。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定位,了解新能源电子技术、光伏系统开发、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光伏系统电气控制及光伏企业对人才需求,了解光伏产业现状,掌握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新能源电子技术、光伏系统开发、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光伏系统电气控制方向人才培养规格。
使学生明确专业及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专业学习兴趣,制定学业规划。
为后续相关专业核心课及拓展课典型理论学习兴趣。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掌握光伏行业现状,明确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前景。
(2)掌握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要求。
(3)掌握光伏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及要求。
(4)掌握新能源电子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人才培养要求及规格。
(5)掌握光伏系统开发方向课程体系、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人才培养要求及规格。
(6)掌握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方向课程体系、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人才培养要求及规格。
(7)掌握光伏系统电气控制方向课程体系、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人才培养要求及规格。
2.2.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识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前景。
(2)能全面认识光伏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3)能分析新能源电子技术、光伏系统开发、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光伏系统电气控制方向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人才培养计划。
(4)根据学情分析,制定学业规划。
2.2.2素质目标
(1)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诚信意识,锻炼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利用书籍或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4)通过撰写报告,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大纲编写教材等资料
(2)教材应该充分体现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结合企业典型案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4.2教学建议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六步教学法”为基础,根据教学情境具体要求,应综合运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启发、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的条件和环境、现场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各种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训练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3)评价时注重对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给予相关的鼓励。
(4)考核方式建议。
课程考核的分数比例为3:3:4的考试方式,即平时表现30%,实训成绩(项目成绩)30%,期末理论考试40%(包含期中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30%):课堂到课、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实训成绩(项
目成绩)(30%):案例讨论、调查报告撰写、实践操作等;期末考试(40%):综合性期末试卷考核。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对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的开发与应用。
注重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训大纲与实训指导书必须注意可操作性,要求文件简练,脉络清晰,便于实训模拟。
特别是在实训指导书中尽可能多的设计精品案例,并且是一些便于实训模拟的案例,达到最好的利用效果。
(2)注重常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开发教案、课件、习题、案例、资料、录像等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料,并共享,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促进学生理解。
(3)充分开发网络学习平台资源。
4.5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应具有能满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要求的实验、实训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4.6其它说明。